Google大中华区前首席运营官周平转任同济要做三件事

第一财经2017-01-09 13:30:00

作者:孙维维    责编:刘展超举报

“我们每个人从各自的井底跳出来,赶上这个时代的火车,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是知识经济时代,跟知识经济联系得最多的词就是创新,而对于创新来讲,最重要的是人才。” 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平说。

本周四(1月5日),旨在搭建国际创新创意平台的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正式揭幕,Google大中华区前首席运营官周平任研究院执行院长。

国际化创新平台

周平于2006年加入Google总部,是公司首位具有组织发展和工程培训专业背景的全职高管。作为Google大中华区前首席运营官,周平负责创新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建设。在加盟Google之前,周平有近10年时间在欧洲和北美从事医疗改革与培训。业界普遍认为,在Google的 10年经历让周平在教育、创新领域有着更为全球化的视角。

周平2016年11月离开Google之后,加入“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的筹建。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就是以创新为出发点,致力于通过大设计理念帮助企业、机构实现转型和创新,通过与政府、高校、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和同步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平台。

对于研究院的定位,周平表示:“研究院定位全球,面向国际,我们坚持做实践型研究,就是每一种应用知识、应用技术,必须要有实践做它的原型,迭代的原型、迭代的升级。”

研究院依托同济大学及兄弟院校强势学科(设计创新/移动交通/互联网+)建立相应团队和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吸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研究和创新的专业人员,致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实践型设计创新研究院”。

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平

周平对此解释说:“研究院的最主要目的是帮助产业转型,也帮助学术研究进入社会、进入市场。研究院一方面要面向大型、成熟型企业,帮助其进行转型创新;还要面向学术和科研机构,帮助它们和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直接发生关系。”

要做的三件事

如果把研究院比作一座房子,那么“系统的设计思维、理念”和“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人才”将是搭建研究院这栋房子的根本,“学术、科研与社会、市场”的紧密结合,以及“产业和企业转型创新”则是主梁,而“大交通、城市内容、TMT”将是未来3年撑起研究院的“顶梁柱”。

“在研究院成立的前三年,我们主要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大交通,也就是一个交通的生态系统,它不单单是一个轨道交通,一个公交系统,或者汽车、自行车。我们要把整个城市的需求、生活的需求和交通的生态放在一起。第二个要关注的是城市内容,一个城市除了钢筋水泥外的东西。第三个是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就是如何把现有的产业进行信息革命,按照用户、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所有的产业,用互联网的思维满足社会和世界对我们的期望。” 周平在揭幕仪式上如是说。

据透露,目前已经有数家大型企业与研究院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大学影响力”回归

周平决心从企业回到高校,也是希望利用自己在企业界多年的经验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在企业和科研之间搭起桥梁。

周平在揭幕式上说,“教育目标分三部分,即知识的认知能力、实际的动手能力和与人相处的情感能力。但是不管国内外高校基本是围绕知识的认知能力。在这种教育体系、教育思维出来的人才,很难成为创新的真正人力资本。从企业角度说,我们经常是接收了这样的毕业生,然后我们进行企业培训,给他补充另外两个没有实现的教育目标,然后才把他们转换为我们需要的人力资本。”

学生不应该只关在象牙塔里死读书,大学也应承成为创新的暴风眼,找回自身的影响力,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就是周平以及同济大学在此方面进行的实践。周平谈到,“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全球大部分高校和学科都已经丧失对行业和时代的引领。我们想要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实践型设计创新研究院,从而尝试探索‘大学影响力’回归的新路径。”

2016年,同济大学设计学被正式确认为“上海高峰高原学科计划IV类高峰学科”。在当天的揭幕仪式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被聘为“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带头人。

娄永琪对学院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地讲道,“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将推动IV类高峰学科的建设,我们将用全球化视野审视时代使命,不仅要建世界一流的设计学科,更要在变革的时代,成为设计驱动创新的全球引领者。”

研究院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沪上院校的相关优势学科,同时协同行业企业需求,也是引领“大学影响力”回归的一种尝试。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