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后,两位风格迥异的意大利艺术大师在中国相遇

2017-06-16 11:03:00

作者:李刚    责编:吴丹举报

基里科 《古代石膏像与橡胶手套》 1959年

莫兰迪 《静物》 1953年
 

在世时交集寥寥,被认为风格迥异的两位意大利现代艺术大师,在遥远东方的一场展览上相遇。

一动一静的基里科与莫兰迪,两位意大利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6月17日起呈现于上海浦东黄浦江边由煤码头改造而来的艺仓美术馆。这是世界上首次将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融于一场展览,也是迄今为止两位艺术家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展览。

出生于1888年的基里科,30岁前已经完成了归入形而上学画派的大部分作品,但作为艺术先锋,他却在人生最高峰掉头,引发极大争议。比基里科小两岁的莫兰迪,1948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绘画奖之后,他的技巧、色彩、作品风格才被广泛接受,直至今日仍广泛影响艺术、摄影、时尚与设计界。“作品与行事风格殊异的二位艺术家,却有一共同点——拒绝矗立在当代先锋的浪头上,甚至是逆潮流而行回到绘画本身深潜,再激起下一波令人惊喜的大浪。”“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策展人之一张熹认为,通过展览探讨基里科与莫兰迪,或许可以为中国当下在叛逆、前卫、过气、保守中徘徊的年轻人更多对自我的肯定与信心。

与莫兰迪相比,基里科如今过于沉寂。但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却无可置疑。“20世纪上半叶,各种新颖的艺术实验在意大利如火如荼地展开,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毕加索、布拉克和格里斯等倡导的立体主义运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意大利未来主义的营养,就像基里科的形而上学画派为超现实主义开拓了前进的道路一样。”另一位策展人塞吉欧·梵东尼强调了基里科的重要地位。

基里科 《特撒列海岸》 1926年

熟悉的陌生人

“上世纪80年代,《走向未来》丛书让大家突然开始研究哲学,学艺术的这帮人都喜欢看尼采、叔本华、萨特,当时就觉得世界被打开了。与此同时,现代主义艺术也被介绍到中国,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基里科。”作为“八五新潮”一代艺术家,张熹告诉第一财经,基里科的作品具有哲学上的语义,很容易就被他的绘画影响。“他画中巨大的手套和阿波罗雕像放在一起,包括一些不安的透视构图,静谧的阳光和阴影,都有哲学上的意味。”如今,作为艺仓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和策展人之一,将基里科的作品引入国内举办展览,也是张熹对一代人艺术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上世纪80年代亦被介绍到中国的莫兰迪,当时则被张熹和同伴们忽视了。“可能因为当时我们的荷尔蒙比较旺盛,基里科更容易产生影响。”但又过了大约20年,人到中年的张熹开始关注莫兰迪。“莫兰迪作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趋近,比如他与南宋僧人画家牧溪隐约的连接,让我们可以回到绘画本身。”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艺术及设计、时尚涌起的莫兰迪热潮,社交媒体上时不时泛起涟漪的“莫兰迪色系”即为一例。

回溯到2010年9月,三张莫兰迪画作在上海艺博会重磅亮相,那是国内第一次正式展出莫兰迪原作真迹。7年后,莫兰迪已经和其他西方艺术大家一起,进入中国新兴收藏家的视野。此次来到艺仓美术馆的有27件莫兰迪原作真迹,数量为上海历年之最。其中12件油画涵盖其瓶罐、花卉静物名作与风景写生,以及这位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终身版画教授所呈现的12幅铜版画、2件铜板原模以及1件素描。

基里科的原作真迹多为首次来华展出。展出的基里科原作真迹共95件,包括油画27件、蛋彩画6件、雕塑6件等,还将同步展出他20世纪30年代参与舞台制作的戏服手稿、舞台设计稿以及其他作品。

莫兰迪 《风景》 1943年

先锋与保守的反面

莫兰迪的瓶瓶罐罐,从色彩到形态,都给予后世巨大的解读空间,正如艺术家所言,“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写实与抽象的边界在哪里?莫兰迪对绘画本身提出的问题,与中国禅宗思想竟如此相近,令人叹服其艺术的伟大与精妙。保守与先锋,在瓶瓶罐罐间完成了美妙的反转。

莫兰迪离群索居,尤其讨厌看艺术展,因为每次看完都要头疼数日。但“这位看起来很保守的艺术家,后来却成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宠儿,先锋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受到他的影响,他的保守对后来的先锋主义也产生了影响”。张熹说:“基里科和莫兰迪形成了有趣的交叉。莫兰迪其实也参与了一些形而上学的展览,基里科也给莫兰迪的画展写过前言,他们也有短暂的交集。”两个人的一静一动在他们身后延续并变换,此次展览可以视为讨论的一部分。

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曾说:“大概在1926年,基里科放弃了他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变为不太规矩的笔触,他的崇拜者们拒绝跟从,并认为这第二个基里科丧失了第一个基里科的犀利,但后世可能别有评判。对于“基里科转向复古,寻找新古典主义,抛弃了自己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张熹仍然记忆深刻。“但到了上世纪末,新的研究认为他的晚期作品,包括新古典主义的和古典主义的,实际上还是有非常强烈的前卫意义,对意大利后来的超前卫艺术有很大影响。”张熹说,所谓的先锋和保守在基里科身上体现出非常有趣的矛盾,这确实非常值得关注。此次展览呈现的基里克不同时期的创作,代表着长期漂泊四海的他不同的生命经历及创作阶段,在丰富的展品和文字、语音介绍的帮助下,观众可以参与到这一场讨论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基里科曾参与戏剧的服装和舞台设计,莫兰迪则拥有一个著名的禁止他人入内的工作室——他曾经因为妹妹擅自进入打扫而大发雷霆,在他看来,拂去房间里瓶瓶罐罐上的灰尘将影响光的质感。展览现场的两个立体展区——基里科舞台与莫兰迪客厅,将呈现两位艺术家的跨界创作和生活与创作场景,采用VR技术,令观众得以进入基里科的绘画和莫兰迪的工作室,得到更多元的观展体验。除此之外, 展览上还将放映两位艺术家的纪录片,观众可以更全面真切地了解基里科、莫兰迪的生活与创作。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