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等一回的世界最棒雕塑展,你可以看到什么?

第一财经APP2017-06-16 15:46:00

作者:钱梦妮    责编:吴丹举报

瑞典艺术家Sany的作品轻松幽默,硕大的漫画形象被印上木板、挂在外墙

在全球展览泛滥的今天,艺术世界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巴塞尔艺术展一年三次,威尼斯双年展其实每年都在举办。各大拍卖行始终都在忙着年度春拍、秋拍,仿佛掉入永不停歇的循环往复。相比之下,十年才举办一次的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简直是特立独行。

通常,艺术爱好者要进行一场夏季欧洲艺术旅行,会从威尼斯双年展、巴塞尔艺术展、卡塞尔文献展一路观摩过来,对中国人相对陌生的明斯特雕塑项目展,可列为艺术之旅的末尾。

我和二十几位国际媒体同行登上大巴,从德国中部城市卡塞尔往西偏北方向行驶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明斯特。卡塞尔文献展每五年举办一次,而这两座城市距离相近,自然达成周期时不时会重合的传统。

第一届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举办于1977年,联合创办人卡斯珀·柯尼希如今已74岁。他经历了全部五届展览,也见证了40年来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变化。“现在比以往有更多的艺术家、更多的展览、更多的手段,甚至在全世界都能即时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坐在明斯特剧院的舞台上,卡斯珀免不了要谈论这40年来艺术界的变化,“城市空间充斥着广告和商业活动,艺术被大力营销。仅与十年前相比,人们在旅行、沟通上的速度都提升了许多。从这个角度看,2017年与1977年像是两个点,连接着两个全然不同的时代,艺术家会更多地思考数字化、全球化的问题。”

策展人之一Britta Peters说:“我们希望明斯特雕塑项目展可以带给公众以社会和政治角度的思考。尽管这种做法有失败的风险,但最终结果还不错,作品都为现实提供了广泛的视角。”她形象地说,每次布展都像是给城市做一次心脏手术,制造了短期的混乱,却增进了街区的活力。

另一位策展人Marianne Wagner特别指出,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与其他场馆所做的展览不同,他们在策展过程中需要与公共空间反复来回协商:“通常既需要和艺术家沟通,也需要和各个公共空间管理部门,包括许多持有反对意见的民众做沟通。作品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在过去几十年被一一记录。”

为准备这次展览,大部分工作三年前就已开始。艺术家受邀在城市的特定区域里根据场地特征创作,用艺术作品将人们习以为常的景观转化出新的意义。这些作品有些是传统雕塑,有些则是视频装置或者行为表演。它们与城市结构、历史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或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现实问题,或探讨数字化潮流下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联系。

35位艺术家在明斯特不同的地点创作,展览区域甚至延伸到另一座城市马尔(Marl)。展期从6月10日起到10月1日,预计会有65万人次参观。在过去四届里,参展人数分别是10万、10万、50万、57.5万。

最初两届,没人会预料到,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会持续到什么时候。1997年,组委会与市政府、LWL美术馆达成合作,保证了项目资金来源。在过去四届中,预算从10万德国马克增至57.5万欧元,而本届将花费80万欧元。

由于艺术作品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主办方建议使用公共自行车,方便观展。我和同伴们刚在午间为大雨发愁,没多久太阳出来了。明斯特地区在夏季的几个月时间里,气候多晴朗宜人,而城市里以大学和教堂建筑为主,街区尤其适合自行车骑行。

我所在的导览小组很快地看过两个城区作品之后,一路骑向郊外。在许多徒步爱好者会到达的旷野中,出现了日本艺术家Ei Arakawa的装置作品。七个LED电子灯牌散落在草地上,周围光线弱下去的时候能看到灯牌轮流亮起来,画面轮廓简单,都是艺术家本人喜爱的经典艺术作品,比如库尔贝1854年的《相会》。

日本艺术家Ei Arakawa的装置作品出现在郊野中

生于1973年的瑞典艺术家Sany的作品显得轻松许多。他擅长使用简单漫画来表现艺术界的幽默,比如在展览宣传手册上就印了一幅这样的作品,强盗旁边站着热心的警察,安慰被胁迫的男人说:“别担心先生,这可能只是个特定场地的行为艺术表演!”按地图在街头寻找,你会发现硕大的漫画形象被印上木板、挂在房屋外墙。在经常举行摇滚乐演出的场地,一个手拿酒杯、身着比基尼的异装癖男性头朝下,似乎刚刚被扔出来;大学教学楼,一只带着领结的老鼠被扔出窗外。

如果看看过去四届参展艺术家的名单,很容易找到约瑟夫·博伊斯、凯斯·哈林、杰夫·昆斯、白南准、黄永砯这样一些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仍在明斯特城市街头,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艺术作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出作品的“当代特征”。城市、社会与艺术作品共存,有的只持续几个月的展期,有的则存在了几年、几十年。当我们拿着地图寻找新作时,会遇到不同时期的旧作,关注到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

唐纳德·朱德在1977年第一届雕塑计划时,选中明斯特郊区Aa湖湖畔,他用水泥砌起来的作品至今仍然照原样留在那里。它在倾斜的小坡上,朝向湖水,人们经过这里会看到两个处于不同平面的圆环,外圈与地面平行、内圈则与水平面平行。作为60年代极简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艺术家用诗意的方式联系起人与自然。

德国艺术家Sike Wagner在2007年创作的雕塑装置“以下可见明斯特的历史”,位于老城区边缘的小广场,来往行人都避不开它。首先人像是按照明斯特居民Paul Wulf卡通形象塑造而成,他在战后持续为审判纳粹而倾尽余力;而在雕塑身上张贴着印刷纸张,人们凑近去看便可读出详细描述这位反战英雄的历史档案。

卡斯珀解释,明斯特雕塑项目展之所以要间隔十年,是为了给人们提炼出最重要的信息。时间流逝,雕塑作品的永恒性会让观者看到主题是否依然有效,并看到艺术最终导向的主旨:生命。

无题,唐纳德·朱德,1977

德国艺术家Sike Wagner2007年雕塑装置,以下可见明斯特的历史,Sike Wagner,2007

Bárbara Wagner und Benjamin de Burda

Cosima von Bonin + Tom Burr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