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董事长任仲伦:《摔跤吧,爸爸》把中国电影摔了一跤

第一财经APP2017-06-19 20:09:00

作者:何天骄    责编:彭海斌举报

近日,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谈到目前烂片太多的现状,著名导演冯小刚一语惊人:“垃圾电影遍地,一定与大批垃圾观众有关。”

随着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资本与市场狂欢的同时,烂片迭出、市场浮躁、过度逐利之风盛行,随着去年电影产业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引发不少电影人反思,到底我们改用什么样的精神来制作电影,才能对得起投资人、对得起这个市场、对得起观众?

这几年,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但也是鱼龙混杂,大量劣质电影进入电影院线,对此,冯小刚表示:“从导演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来看,是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有这么多垃圾电影,如果观众不去捧垃圾电影的场,垃圾电影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往往垃圾电影票房还很高。”

 

冯小刚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任仲伦表示:“我们电影的内容的形式、样式、类型还不够多样,只要一部影片成功以后,比较多的去跟风、模仿,大家愿意赚快钱,看到谁成功了就追这个风。但你若仔细分析每一年度的影片,类型多样化的缺少,单种类型比较密集是这几年影片中很重要的现象。”

某种程度上,电影类型的缺乏及跟风模仿很大程度上与观众的喜好有关。任仲伦表示:“从我们提供的产品角度来讲,我们缺少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大家共鸣的影视作品,现在我们都讲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我认为是个工具,我们分析了数据以后完全按照大数据指引的话,大数据分析前几年差不多得出一个结论,电影观众是17岁到23岁的主体,他们懒的思考,只想娱乐。按照这样的大数据的分析,引导我们这几年相当部分的影片朝着这个方向走,忽略了影片可能产生的其它东西。”

很显然,大数据的分析只是分析了一部分观影人群的需求,对这部分人群来说,只要有“小鲜肉”、密集的轰炸式宣传、较低的娱乐水准就可以被满足,这也让很多电影投资方及导演不惜花大价钱去请当红明星来主演,至于明星的演技、电影的内容却丝毫不关心。这部分人群虽然对电影票房起到了推动,但并不长久,也不能给电影带来良性增长。当电影银幕都被这类影片充斥,一些对电影艺术有着更高品味的观众就会远离影院,这对整个产业是有害的。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表示并不能完全怪观众:“中国电影市场的怪现象越来越怪。从二十一世纪初叫越看越骂,越骂越看。到后来发展成不烂不卖。这个真的非常非常怪,真的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怪现象。但是我不完全同意的是责任大概不在观众吧,因为今天中国电影市场高度垄断,排片率决定一切。2016年是资本立威,资本小试牛刀,资本方掌握电影制片公司,还掌握院线,垄断的结果一定造成观众学习的能力是被极度的限定了。”

如何改变现状?从导演角度看,冯小刚认为:“导演没办法猜观众到底喜欢什么,但是导演可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导演来说,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选择要讲这样一个故事,拍这样一个人物,拍这么一部电影的时候你自己首先喜欢它,是不是爱这个故事里的人,你是不是有特别大的欲望需要把它拍出来,你不用去猜那些观众,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喜好,导演别把观众当上帝,把观众当成一个对手比较好,当成一个很不好对付的对手,我觉得像遵守对手一样的遵守观众。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里的钱是两回事。是这两种尊重。导演想的是怎么能够征服观众,用自己最大的诚意把电影做好。”

事实上,这几年,大量导演一来是为了控制风险,二来或许是出于懒惰,投机取巧,找几个当红的明星、选几个热门的题材或者热门的IP就算是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工作,事实上,随着电影观众的审美需求提升,这一套做法已经渐渐不奏效,两年票房的戛然而止就是最好的教训。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也给中国电影人上了一课,一直在中国不受待见的印度电影,通过一个冷门的励志题材,竟然获得了超过12亿票房,这在中国电影圈内引起了众多电影人的反思。

任仲伦表示:“《摔跤吧,爸爸》把中国电影摔了一跤,它的故事、题材有什么特点吗?没有,最本体的是抓住共鸣。电影其实需要共鸣的,电影的需求不会消失,也会继续增长,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能够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