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贸区协会主席:中国自贸区需建立整体开放的框架

第一财经APP2017-06-19 22:15:00

作者:冯芸清    责编:刘展超举报

“我们要在不同的自由贸易区执行差异化的政策,但也需要建立一个整体开放的框架,以便为中国自贸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6月19日,2017世界自贸区(横琴)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开幕,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贸区的发展。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格莱姆·马瑟(Graham Mather)在主题演讲中表明了上述观点。

差异化

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宣布新设七个自贸试验区,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这七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个试验的核心,以现有自贸区试验区的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以及战略需要,增加差异化的试点任务。

格莱姆·马瑟非常认同这一方向,他认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已经采取了不同的侧重点,以避免互相削弱竞争力。

“我们看到,中国有的自贸区关注金融服务,有的关注国际海运服务,这样就避免了在相同领域有着类似的税收政策或其他政策。”格莱姆·马瑟说。

格莱姆·马瑟同时表示,差异化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潜力,但有时候也会引起投资者的困惑,例如同为中国自贸区领域内对外来投资可能有一些冲突的地方,这会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整体开放的框架。

泰国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管理顾问托尼·雷斯托尔(Tony Restall)还认为,中国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自贸区的管理机构,能够管制所有境内自贸区的规则,“不能这个自贸区采取一个规则,另一个自贸区采取另一套监管措施,如果以全世界成功的自贸区来看,它们的监管都写得非常清楚”。

不过,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看来,我国从设立第一个自贸区到现在的三年多以来,已经搭建起了初步的制度创新框架,主要包括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

毛艳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补充说明道:“我们在差异化的功能定位上对于共性的东西都可以复制推广,国家层面有自贸区联席会议制度,就是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制度创新,但这不意味着每个地方必须去做,而且每个地方的制度创新要结合自己的特色,有些改革就可能有先有后。”

推进金融改革

毛艳华认为,从经济体系开放的程序来讲,金融开放是一个国家最高开放的制度安排,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可能在有限空间中完成,我国的自贸区仅仅可以探索一些开放经验,不能寄希望于自贸区把中国的金融创新完全实现,关键还取决于我国金融开放的整体水平。

格莱姆·马瑟则赞赏中国在金融开放方面一直坚持稳步发展的策略。“我一直建议以审慎的态度进行改革,不要引起银行业的不稳定。我们不能忘记金融危机的教训,有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之后,随之而来就是银行业的危机以及过度的借贷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审慎系统以及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正确的做法,要进行逐步的开放。”

毛艳华建议,在不突破现有的金融制度框架下,探索如何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市场需求。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自贸区发行“丝路债券”、“熊猫债券”,率先试点限额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