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六本书品味不同的阅读之乐

第一财经APP2017-08-21 09:50:00

作者:孙行之    责编:吴丹举报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来了。数不胜数的书籍从印刷厂的轰鸣声中出炉,飘着新鲜的油墨香,赶赴这场有着15万种图书的聚会。虽然网购流行多年,可每年这个时候,出版社总带着新书如约而至。他们从不会寂寞,因为,自会有许多爱书之人从城市各处赶来,买书、会友、或是仅仅去看看那书山书海,享受被书包围的感觉。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像是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生活中所有愁苦的庇护所。” 读书人总会在书中获得独有的愉悦,有的直接与阅读有关,有的则是因为阅读而延伸出一个朋友圈、一方精神归宿。有人爱读书,自己偷着乐,也有人乐于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就像是跟着他们浏览了一遍这些书籍,曾经美好的阅读记忆也被勾起。

《毛姆读书随笔》

作者:[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刘文荣

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12月

英国作家毛姆以辛辣风趣的小说闻名,其实,他的散文也同样有趣、好读。这本书汇集了毛姆32篇散文作品,都以讨论阅读感受、评论文学作品为主旨。即便你没有读过他提到的这些书籍,你依然可以读明白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就是毛姆平民化的语言和流畅文笔在起作用。

毛姆只向读者推荐他所认为的世界一流的作品,比如,出现在这本书里的《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呼啸山庄》等。不过他也强调,每个读者的口味不同, “如果你或者别人看了我在这里写的,于是便去读我推荐的书而读不下去的话,那就把它放下。”这就是毛姆阅读的态度,除非为了学习知识,他不读不给自己带来享受的书籍。而且,他也并不认为阅读畅销书以及与著名评论家品味相左是什么丢脸的事儿。事实上,“对于文学欣赏,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就是虚伪”。当然,他所说的享受,也并非庸俗、肉欲的享受,而是智性意义上的愉悦。因为,唯有后者才更为完美、持久。

《失书记.得书记》

作者:韦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韦力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古籍收藏家。说他重要,不光因为他广罗珍本,还不断游历、研究、著书,积攒了很大的影响力。他的著作很多,《失书记•得书记》(全2册)是其中评价较高的一部。这本书以藏书为线索,说的却是中国书友的交往故事,以及拍卖场上的种种秘闻。比如,北京的书友们时常会在拍卖会开始前“密谋”如何组织竞拍,控制场面,以免朋友之间相互竞争,造成损失。

上册《失书记》,韦力自剖40个失去古书的收藏故事。下册《得书记》则讲述了自己得到25部珍本的经过。在对得失的叙述间,韦力对古籍的研究、藏书过程中的紧张与纠结都徐徐展现。同时,图书馆、藏书圈、拍卖行的群像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勾勒出来。

《知堂书话》

作者:周作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这是周作人的书话随笔集, 汇集了他几乎所有谈书的文章,编为读新书和旧小说、谈日本的书、读西洋的书、谈古旧书四辑。周作人读书很多,古今中外、文艺历史、闲谈锁记,无所不读。这本书里,凡是关于读书的,他也无所不及。他会介绍他读到的好书,谈论童书、教科书、书价、或者教读者读书的方法。这些文章大都篇幅不大,读来清新、平实而生活化。读《知堂书话》中的文字还能对周作人的生活经历、民国出版业和书店业的情况有所了解。比如,在《北京的外国书价》一文中,他就描述了当时北京的书店和书价:“北京的这几家书店说来,东交民巷的万国图书公司比较的稍为公道, 譬如美金二元的《哥德传》卖价四元,美金一元七五的黑人小说《巴托华拉》 (Batohala)卖价三元七角,还不能算贵,虽然在那里卖的《现代丛书》和 叨息尼支(Taush-nitz)板”的书比别处要更贵一点。”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如今说来,倒是一种独特的历史信息,也折射了周作人的个性特征。

《书趣》

作者: [美] 安妮•法迪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

“有一天,瓦尔特•司各特爵士外出打猎,他早晨不断构思的一个句子突然冒出来。他怕把它忘记了,就立刻射死了一只乌鸦,拔下毛来削尖了,蘸上乌鸦的血,把句子写了下来。”这是安妮.法迪曼写在《书趣》中的句子。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书中的18篇散文都幽默、有趣,记录了安妮读书过程中的日常点滴。比如《书的婚事》中,安妮就写了儿子出生之后,自己和丈夫把各自的图书放置在一起的过程。安妮和她的丈夫都很爱书,也以写作为业。也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一番独到见解,在重新整理书架的过程中,两人就发生了很多争论,有时候,就像两个孩子在较劲。

安妮津津有味地记录与书有关的生活点滴,比如,对书店细节的感受,因搬书而生的抱怨。书在她的笔下显得不那么令人肃然起敬,而是像电饭煲或是冰箱那样必不可少,又自然可亲。

《听水读抄》

作者:陆灏

海豚出版社 2014年2月

作者所写的都是关于书、或关于文化界前辈名人的趣事,篇篇短小精悍,读来清新有趣。作者的写作都是点到即止,感受也十分直接,没有一本正经的分析,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一个午后,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自己读过的书,和交往过的文化人。

《读书的“风景”》

作者:陈平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

“我知道,刚毕业还没有问题,日子一久,很多学生是不再读书了,网上逛一逛,电视看一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这本书出版以后这样说过。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正是因为看到太多人沉溺于网络时代的快速浏览,他希望这本书在大学毕业生离校之前出来,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其中收录的大都是公开演讲稿,文字平实。全书按“读书”、“大学”、“人文学”分为三辑,包含着作者对大学教育和整个社会人文困境的思考。不过,在其中,陈平原也没有高高在上地劝人读书,但作为大学教授,他对待读书的态度还是相对严肃的。他写道:“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 可见,他不排斥休闲式的读书,但更看重读书过程中生发的批判性思考。读书,除了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为了获得知识而做的勤奋劳动。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