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er未提速:3月结束QE
基准利率不变。2022年1月26日,美联储12月FOMC会议决议全票通过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0%-0.25%水平不变,符合市场的预期,预计将继续维持这一利率水平,直至劳动力市场条件符合最大就业评估以及长期通胀率在2%左右(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并维持准备金利率(IORB)在0.15%、贴现利率在0.25%以及隔夜逆回购利率(ON RRP)在0.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3月结束QE。美联储并未继续提高Taper速度,而是维持之前的缩减速度,即每月减少购债300亿美元(200亿美元国债和100亿美元MBS)。并称QE将于3月结束,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
加息条件已具备:3月概率高
加息条件早已具备。当前美联储加息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随时可以开始加息。一方面,美国通胀早就已经达到加息门槛;另一方面,失业率已降至低位,甚至比2015年加息的时候还要低,想工作的人已充分就业;此外,美国经济也已经修复至疫情前。
3月加息概率高。本次会议声明与去年12月相同的是,对经济和就业仍然乐观;认为通胀来自于疫情和经济重开导致的供需失衡。例如,“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增强”、“近几个月来,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大幅下降”以及“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有关的供需失衡继续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此外,仍然强调奥密克戎会对经济前景造成影响。
本次声明与去年12月不同的是,收紧态度更加明确。一方面,删除了以往声明中的第一段,“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美联储致力于使用其全套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从而促进其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在会议声明中直接强调“由于通货膨胀率远高于2%,劳动力市场强劲,委员会预计很快将适当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这均表明美联储对于收紧货币政策的态度更加明确和积极。
根据CME“美联储观察”测算,截至1月27日,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升至100%,全年加息次数预期为4.4次(假设每次25BP)。
给出缩表原则:预计年底概率高
美联储在会议中公布了《减少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原则》,即缩表原则。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变化作为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的主要手段;第二,预计首次加息后开始缩表,不过缩表的时间和节奏仍取决于美联储的就业和通胀情况;第三,缩表的方式从被动式开始,即逐步减少到期债券的再投资;第四,在充裕的储备体系中,维持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所需的证券持有量;第五,从长远来看,美联储预计主要持有SOMA中的国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美联储持有量对经济各部门信贷分配的影响,即MBS将更快的减少;第六,美联储将准备根据经济和金融发展情况,调整其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方法的任何细节。
本次缩表更快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依赖缩表而不是加息有助于限制货币正常化过程中收益率曲线走平,从而降低金融稳定风险;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美元流动性较为充裕、经济环境也相对较好,缩减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也是恰当的。例如,2021年年底隔夜逆回购余额一度高达1.9万亿美元。考虑到当前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较高,我们预计2-3季度给出缩表计划表,年底大概率启动被动式缩表。如果缩表,出现19年9月的“钱荒”的概率也相对较小。一方面,当前美元流动性较为充裕,近一个月美国隔夜逆回购余额平均在1.5万亿美元以上;另一方面,2021年7月美联储设立了两项新的回购便利工具SFR(常备回购便利工具)和FIMA(常备FIMA回购便利工具),有助于在美元流动性缺乏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收紧期间:影响如何?
昨晚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元指数从96.0左右大幅上行至96.5左右。美元加息前走强,加息后走弱可能性大,新兴货币继续承压。当前海外均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而受益于美联储大幅、快速宽松的刺激,美国本轮经济没有陷入“债务通缩”,美国居民收入和资产都相对有保障,美国经济修复相对好于欧洲和日本;加之,美国货币政策也将比欧洲和日本更早正常化,我们预计,美元指数将延续当前上行趋势。在美元大概率继续维持强势的背景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汇率和市场仍有可能受到冲击,不过我国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在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提高后,货币政策预计仍是“以我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宏观经济体量较大,韧性更强,汇率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出现大幅快速贬值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而且自疫情冲击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很大,其实也为未来政策积累了自主空间。昨晚美联储议息会议后,10年期美债名义收益率大幅上行至1.85%,其中美债实际利率大幅上行至-0.53%。随着美国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美国经济的持续修复,美债实际收益率仍有修复的空间。考虑到美国通胀压力较大,即使加息通胀预期回落或也缓慢,若美债实际收益率修复至疫情前水平(疫情冲击前1个月为-0.2%),今年内美债收益率突破2.0%的概率高。
(作者系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