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预计今年M2增速将高于去年,超过8.5%

第一财经APP2018-07-10 12:33:27

作者:胥会云    责编:汪时锋举报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随着金融去杠杆边际力度下降,预计今年广义货币(M2)增速将超过8.5%,高于去年8.1%的增速。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在发布会上,盛松成表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边际上不应再趋紧。

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

盛松成说,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去杠杆的影响首先表现在M2的增速上。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我国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看,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走势基本一致,两者相关系数达0.88,个别月份二者的增速走势甚至完全一致。比如,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和M2增速都是13.4%。

但从2016年10月开始,随着M2同比增速的下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增速差异逐渐扩大。2017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13.1%)高于M2同比增速(8.9%)4.2个百分点,差距达到最大。“M2的同比增速在2017年5月开始跌破10%(9.6%),仅保持个位数增长,至今已经一年。”盛松成说。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750亿元,而今年5月则为7608亿元,不仅环比下降较多,而且比去年同期减少3023亿元。其中,今年5月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8亿元,同比多减129亿元。

此外,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减少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

“也就是说,表外融资合计减少了4215亿元,同比减少4504亿元,这是造成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盛松成说。金融去杠杆的目标之一,就是想办法把银行表外业务赶入表内。显然,金融体系内去杠杆已经初见成效。

除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M2的来源结构也显示,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对M2增速的贡献率,今年1-5月份是99.7%,但去年1-5月份是104.5%。盛松成说,这说明从今年前五个月看,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对M2增速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要低。

“未来随着金融去杠杆逐步到位,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又会逐渐接近。”盛松成说。数据也显示,2018年5月末,M2同比增速为8.3%,比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10.3%)低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M2的增速差异已经在缩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M2与名义GDP增速的相关性。

近两年来,M2与名义GDP增速的相关性大幅上升。据测算,2008年到2016年6月,M2与名义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18,但2016年6月至今年1季度末的这段时间,M2与名义GDP增速相关系数已经上升到0.64。

盛松成说,当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时,M2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会降低,而当资金重回实体经济领域时,二者的相关性会提高。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

四天后的6月24日,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次定向降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应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盛松成表示,定向降准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有助于企业降杠杆,降低债转股的成本,也使得银行能够更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盛松成认为,从财政政策来看,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未更加宽松,甚至比去年要紧。这一方面体现在今年赤字率拟按2.6%安排,比去年预算低0.4个百分点,财政的赤字率为最近三年来首次下调。另一方面体现在要求地方政府举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考虑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盛松成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边际上不应再紧。随着金融去杠杆的边际力度下降,预计今年M2增速将高于去年,“我相信会高于8.5%。”盛松成说。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