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6月启动,上海正加快推进全国交易机构组建

第一财经2021-03-17 21:15:05

作者:胥会云    责编:杨志举报

全国碳市场将在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上海作为交易机构建设牵头单位,也将加快推进全国交易机构组建。

3月16日,人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等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环交所”)进行调研。上海联交所总裁周小全表示,目前要集中做好两件事:一是依托上海环交所尽快完成全国交易机构组建,实现全国碳排放交易如期启动上线;二是按照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要求,探索推进碳金融发展,使之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部分。

上海环交所是上海碳交易试点的指定实施平台,也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平台。

根据国家整体部署,上海牵头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交易机构建设任务。目前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交易机构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

碳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1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2月26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黄润秋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根据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9省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的合作协议,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的牵头省市。

上海是全国最早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体系的地区,2008年设立全国首家环境权益类交易机构,2011年率先启动试点交易体系建设,并于2013年11月正式启动交易市场运行。

至今,上海碳市场已纳入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建筑等27个行业约300家企业和约400家投资机构,是全国唯一连续七年实现企业履约清缴率100%的试点地区。

截至2021年2月末,上海碳市场现货累计成交量1.5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7.53亿元。其中,配额累计成交4345.6万吨,9.82亿元;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1.13亿吨,7.71亿元。二级市场总成交量排名全国前列,CCER成交量占全国CCER总成交量约41%,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目前,上海正积极筹备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和活动,已完成企业交易账户开户相关准备工作,同时也已初步做好能力建设、模拟测试、市场试运行和宣传推广等准备工作,全面服务和保障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顺利启动。

发展碳衍生品市场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建设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但从目前来看,单纯的现货碳市场的运行还存在很多短板和挑战,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功能,距离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赖晓明建议,在发展碳市场基础现货产品的前提下,应逐步建立与全国碳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碳衍生品市场。

同时,应逐步建立与市场发展阶段相配套的交易清算设施、监管体系、法律法规和风险控制制度,并准备相应的能力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应当完善投融资与监管机制,提高金融机构交易能力,鼓励更多中介机构参与碳金融业务中。

考虑到国内现货交易以碳排放配额与国家核证减排量为主,赖晓明表示,未来可先在上海碳市场开展探索,以这两种产品为基础开发并推广对应的碳金融产品,拓展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以金融产品的创新带动碳金融服务的创新。

近年来,上海环交所先后推出了借碳、碳质押、卖出回购等碳市场服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低碳化转型。还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SHEAF),这是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碳远期产品,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

从2017年1月上线以来,各协议累计成交量433.08万吨,累计成交额1.56亿元。

金鹏辉表示,碳市场具有一定金融属性,碳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建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环交所加强沟通研究,为做好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前瞻性顶层设计建言献策。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碳金融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点,未来可适当考虑参照金融风险管理要求完善整体设计。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表示,碳金融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今年六月现货市场的“第一声锣”敲响之后逐步探索后续的一系列碳金融市场建设。全国市场启动后,根据现货交易情况再逐渐优化市场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李军同时建议,上海环交所加强与上海金融机构在非标准化和标准化衍生品发行方面的合作力度。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