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四省54市十年人口变化:浙江11市全部增长

第一财经2021-08-05 21:42:10 听新闻

作者:林小昭    责编:黄宾举报

近十年来,人口增长的区域分化十分明显,不仅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存在明显差别,即使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内部,不同地市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除直辖市外经济最发达的4个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所有地市的人口变化,其中浙江所有地市都实现人口增长;广东人口减少的地市达到6个,人口增长的区域分化明显。

广东人口增长差异大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经济大省广东2020年常住人口达12601.2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万人,增长20.81%,广东增量占全国增量的30%。

不过,广东各地市的人口增长却差异很大。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称,分区域看,2020年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61.91%;沿海经济带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分别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 12.95%、12.51%、12.6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珠三角核心区人口所占比重提高8.04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分别减少3.16个、2.10个、2.78个百分点。

解读指出,近年来,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显现,成为全省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集聚地,人口集聚为产业集聚夯实了基础,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人口集聚的趋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大湾区建设将吸引更多的省内外人口集聚。

从各地市数据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中山和珠海这7个珠三角城市的人口增幅都超过27%,增量之和达到了2128.57万人,是广东增量的主要部分。其中深圳增量713.65万人,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

相比之下,其他14个地市十年增幅都低于10%,增量均低于40万人,其中有8个市增量低于10万人,6个市人口相比2010年出现下降,这些地市均来自粤东西北。其中,粤东北的梅州减少最多,十年来减少了36.69万人,降幅达到了8.65%。

广东21市人口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减少的地市中,大多来自粤东、粤西等出生率较高的城市,这些地方在出生率较高的情况下,人口还大幅减少,也说明广东的区域发展差距之大,即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省外人口流入,也吸引了省内粤东西北大量人口流入。

从21个市的人均GDP数据来看,广东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仅6个城市人均GDP超过7万元,且全部来自珠三角核心区;有13个城市人均GDP低于6万元,包括粤东西北地区12市加上珠三角的肇庆,最低的梅州为31188元,仅为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说,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珠三角的极化很明显。与江苏相比,粤东西北山地较多,东西两翼有一部分平原,但是发展也很一般。“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珠三角的吸附效应太强,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都往珠三角集中。”

江苏3市下降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虽然区域差距没有广东那么大,但苏北、苏中地区与苏南也存在明显差距。

一方面,由于江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加上计划生育执行较严等因素,长期以来人口出生率比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根据此前各地发布的统计公报,2020年,包括无锡、常州、镇江、盐城、扬州、泰州多地的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另一方面,相比浙江和广东,江苏吸引的省外净流入人口较少。因此江苏整体的人口增量和增幅要小于广东和浙江。

同时,江苏各市之间人口增长也存在明显差异。江苏13个地市中,只有4个城市近十年人口增幅超过了7.7%的全省平均水平,即苏南的苏锡常地区和省会南京。这也说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入到二次城镇化阶段,江苏的人口也在加速向南京和苏锡常这两个江苏经济最发达的都市圈集聚。

同时,13市中有3个城市人口出现下降,分别是苏中的泰州、苏北的盐城和淮安。其中盐城十年减少了55.06万人。

江苏13市人口变化

不过近年来,随着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吸收的劳动力也在增加。以南通为例,根据七普数据,与户籍人口相比,南通市首次实现了常住人口的净流入,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自2018年开始,每年增量都在10万人以上。

浙江11地市均实现人口正增长

相比广东等地,浙江11个地市的人口均实现了正面增长,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相比江苏、山东等省份,浙江的自然地理条件要差很多,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能够实现所有市人口均正增长,殊为不易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凸显了浙江不仅居民收入水平高,而且发展较为均衡。

浙江11市人口变化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连续第20年和第36年居直辖市以外的各省区首位,其中,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17131元)多14799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2位,仅次于上海。

从浙江各地市的数据来看,2020年,浙江所有地市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杭州和宁波这两大副省级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全国前十,即使是最低的丽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浙江城乡收入差距小,区域发展较为均衡。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很多县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基础非常牢靠,在此基础上,以地市为单位,每个市人口都实现正增长。“这说明浙江产业结构比较健康,对市场比较敏感,市场力和政府的引导力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

当然,十年来,浙江各市之间的人口增幅分化较大,在杭州等市快速增长的同时,有4个城市十年来的增幅低于10%,其中民营经济大市温州只有4.94%,此外同处浙东南的台州增幅也只有10.96%,远低于浙江的平均增幅。

汤海孺分析,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县域经济正在向都市经济转型,这个过程中,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副省级城市集聚的高端要素比较多,这些高端要素对企业发展有一个非常大的助推作用。相对来说,温台地区集聚高端要素能力比较弱。同时,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上海龙头作用越来越强,上海的功能外溢也主要是外溢到浙北地区,综合因素作用下,浙江北部、杭州湾沿海发展更快一些。

目前,浙江跨省流入人口达到1618.65万人,主要来自安徽、河南、贵州、江西、四川等5省,流入人口规模均是百万级,此外来自湖北、湖南、云南等省的人员也较多。分市来看,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市,占全省跨省流入人口比重的66.8%。

福建是东部沿海省份中山地最多、平地最少的省份,十年来,福建常住人口增加464.59万人,增长12.59%,年平均增长率为1.19%,比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与2010年相比,福建9个设区市中,除了三明之外,有8个设区市人口增加。人口增加较多的3个设区市依次为:厦门、福州(包括平潭)、泉州,分别增加163.26万人、117.59万人、65.38万人。三市增量合计达346.26万人,占据全省增量的74.5%。从发展趋势来看,福建人口也在进一步向沿海区域尤其是厦门和福州两大中心城市集聚。山区三市中,三明之外,南平和龙岩的增量均比较小。

福建各地市人口变化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各地的均衡度虽然不如浙江,但总体上也相对均衡。福建的几个山区市人均山林面积很大,人们从林业、农业可以获得不少收益。另外,福建已经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基础设施较完善,这也有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

丁长发说,山区三市的面积很大,人口比较少,人均GDP也比较高,但是作为山区,承载力也相对有限,不能增加太多人口,因此总体上山区市人口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目前,山区市的人地资源禀赋比较理想、均衡。”另外,由于福建的中心城市规模不是很大,工资水平也不算特别高,没有类似广州、深圳这样形成强大的吸附效应,因此山区市人口外流的也不算多。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