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二季度经济增长20.1%,专家:其实是萎缩

第一财经2021-09-13 19:43:23

作者:钱小岩    责编:戚德志举报

印度总理莫迪9月11日在演讲中宣称,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是印度经济复苏强劲。

确实,进入7月以来,印度新冠疫情保持相对低位,疫情封锁措施进一步放松,而印度传统的节日季也将来临,印度经济加速复苏的迹象越发明显。

同时数据也显示,即便在第二波疫情最为严重的第二季度,印度经济仍然同比增长20.1%。当然,这一高增长率主要是由去年基数较低造成的。去年4至6月,印度实施了全国封锁措施,经济同比萎缩24.4%。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表示,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只是数据上的增长,实质是经济萎缩。印度经济的复苏需要全球大环境和自身结构的调整,在这两方面目前都没有很大的起色,同时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疫情中,很多中小企业破产,这些经济上的损伤也是不可逆的。

解析二季度经济

德尔塔变种首先发现于印度,同时印度也成为第一个受到德尔塔变种冲击的国家,使得在2020年末开始的经济复苏几乎戛然而止。在第二波疫情中,外界本来预计印度经济将受到很大的冲击,然而数据公布后,让人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今年4月至6月,是2021年的第二季度也是印度2021财年的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达到20.1%,创下自1996年以来GDP增长的最高值,从数值上看,可以说是个鼓舞人心的数据。

但这与2020年的基数较低有很大的关系。2020年4至6月,印度实施了全国封锁措施,经济同比萎缩24.4%。今年第二季度,虽然有第二波疫情,但是莫迪政府出于经济考虑,没有再实施全国性的封锁,只由各邦根据自身情况实施不同的防疫措施,导致经济没有大规模下滑。

但如果将今年第二季度GDP总量32.38万亿卢比,与2019年同期的35.66万亿卢比做对比,可以发现,印度今年第二季度经济规模仍萎缩达9.19%。

同样,从环比的角度来看,印度经济依然处于萎缩的状态。印度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印度的GDP为38.96万亿卢比,对比后显示,二季度经济总量萎缩16.9%,凸显了第二波疫情对印度的打击。

而从具体产业来看,推动印度经济在4至6月份高速增长的农业、制造业、建筑业分别同比增长4.5%、49.6%、68.3%,这些行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由于汽油和珠宝等产品需求强劲,印度出口同比增长39%,对GDP的贡献率达23.7%。而对印度经济影响重要的服务业虽然也有复苏,但复苏力度明显不足,包括旅馆、交通等在内的服务业同比增长34.3%。

印度经济前景

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苏布拉马尼安(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表示,私人领域投资和消费支出正在驱动V形复苏,印度经济也已做好准备来应对美联储收紧流动性,政府的改革措施和通胀压力的缓和将帮助经济实现强劲增长。

同时,随着疫情的减退和传统节日的来临,消费在印度经济复苏中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消费者对于疫情的恐惧正在日益减少,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正在回归,传统的店内消费也在复苏。在接下来的传统节日季中,消费对印度经济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不过,近期的调查显示,印度消费者完全回归到疫情前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疫情冲击,印度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已经将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大幅下调。评级机构穆迪指出,尽管第二波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如去年,但印度经济的复苏可能会持续至年底。由于第二波疫情对印度大量中小微企业构成冲击,同时,出于对第三波疫情的可能暴发,印度民众消费意愿严重受挫。由于需求端疲弱,印度经济复苏不易在短时间恢复。穆迪已经将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13.7%大幅下调至9.3%。

而印度央行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由此前的10.5%下调至9.5%。同时,央行也警告可能出现第三波疫情。特别是随着节日临近,人员交流更为密集,业内专家担心,印度疫情可能因此大幅上升。这和去年的情形有些类似。

印度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疫情封锁措施大幅放松,直接导致第二波疫情在今年三月大规模暴发。印度地方政府目前对此保持警惕,避免人员过度集中,希望实现经济复苏的可持续。不过,与去年不同的是,印度政府正在加速推进疫苗注射,目前完成一剂接种的已经超过了人口的40%,这也许能为印度经济的这波复苏提供更多保障。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