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力施策,成都加快提振消费

第一财经2022-03-25 16:08:39

作者:王博    责编:国子昂

3月18日,成都王府井科华店举办“2022万物生&植造成都”的艺术展。“疫情之后,单一的促销类活动面临需求挑战,我们改变活动方式,以小而美的艺术展为载体吸引客人,用场景催化消费,通过艺术场景的打造带动消费。”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科华店总经理涂奕婷表示。

在3月这轮疫情清零之后,成都商业企业正在较快调整。与此同时,成都市相关部门也正在草拟制定纾困扶持方案,制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政策,助力全市消费市场回暖复苏。

疫情催生业界变革调整

2月18日,成都乐高品牌旗舰店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开业,这是乐高集团布局在西部地区的第一家品牌旗舰店,也是全国继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深圳之后全国第7家旗舰店。

乐高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黄国强表示,成都品牌旗舰店的设计采用了乐高集团去年全新推出的“娱乐式零售”概念,在店铺的设计中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玩乐有机融合,打造充满互动性和沉浸感的门店氛围,让消费者能够在拼搭中激发创意和灵感,并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和玩乐体验。

成都远洋太古里街景

黄国强表示,疫情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新的机遇。在疫情的背景下,我们的业务仍取得了逆势增长。在2020年以来,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连年保持双位数的强劲增长,在华品牌零售店的数量目前已突破300家,遍及超过85个城市,成都品牌旗舰店的开业同样也标志着乐高在中国的零售布局又建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

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科华店所举办的植造成都植物装置艺术展,以环保为主题,设计师们采用可回收材料、自然植物等材料进行装置搭建,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效融合,以生态价值赋能商业场景,也体现了疫情之后企业调整转型的方向。

涂奕婷表示,围绕新需求主动作为,创新性地将双禧等一众知名设计师的艺术装置融入商业场景,增强了服务、商品等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调整性,着眼消费升级新形势,围绕“艺术+商业”发力,打造不同于线上的购物体验优势,探索传统购物中心转型。

她还表示,疫情催化了市场与消费的快速革新,也给零售企业带来了难得的线上战略推进的时机,加速了门店全渠道经营的进程,提升了团队全渠道运营的意识和能力。疫情前后门店线上零售规模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与此同时,我们今年将对店内环境进行改造和美化,并丰富社交类型的餐饮布局,打造轻松休闲的外摆环境,通过多个节庆、主题展等活动造景和氛围,促进到店体验消费。

成都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表示,现在新零售时代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往往是为事消费而不是为物消费,平时消费是必需品、是刚需,节会活动才是增量消费。

近年来,围绕“场景营城”的核心理念,成都政府部门也把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模式作为激发消费创新活力、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发展新型消费,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数字化建设,加快布局“网络直播”“视频营销”等新业态,发展无人售卖、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黄国强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内需消费的快速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国庆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消费的旺盛增长,这进一步加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我们也看到中国家庭对高品质家庭玩乐的需求增加。不管是从政府营造的良好的大环境来看,还是从中国家庭亲子的小环境来看,中国的市场对乐高集团都是非常有利的。

政策加大力度扶持

自2020年以来,成都已经经历了几轮疫情,都得到了成功控制。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府也采取综合措施来扶持商业企业,促进消费恢复。

比如,在去年11月那轮疫情之后,成都“一手抓疫情防控稳秩序、一手抓经济发展促增长”,制定出台了《精准应对疫情冲击助企纾困解难全力实现年度目标的工作措施》。成都市高度重视工作措施的系统性、精准性、实效性,要求相关市级部门赓即出台相应的工作措施。

在消费市场领域,成都加快兑现首店经济、生活必需品保供等支持政策,推出促销等重大活动,重启各类会展活动。大力拓展线上消费增量,发展在线文娱、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鼓励支持定制消费、数字消费等消费新业态。

成都市商务局还联合市博览局、市城管委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促消费稳外贸的若干政策措施》,奖励大型商贸企业扩大销售,支持小型商贸企业上规模。商务部门将加快政策落地兑现,促进商贸企业恢复增长。

这些政策对消费市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5.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68.1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3.7亿元,增长2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19.2亿元,增长44.0%;商品零售7632.6亿元,增长9.1%。

成都交子商圈夜景

3月21日,上海中商数据和成都零售商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成都首入品牌研究》显示,成都的商业实力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在商业区实力、客流量、大牌青睐度方面成都表现突出,与一线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成都首店数量创新高,共计引入801家各类首店,仅次于上海(1078家)、北京(901家)。同时,增速超过上海北京,较2020年增长415家,同比增长107.5%。

成都市商务局有关人士透露,在2月这轮零星疫情之后,商务、经信、博览、文旅等部门正在制定出台更大力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政策,并将升级总部经济支持政策。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着力促进消费恢复提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新型消费模式。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子公园、蓉北、西博城等城市商圈,提质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等特色经济,丰富夜展、夜秀等夜间经济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具下乡等活动,促进短视频、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消费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发展特色乡村消费。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口岸免税店,推进离境退税服务全过程无纸化。孵化“成都造”消费品牌20个以上,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0家以上。

举报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