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快评丨随意“赋红码”行为必须立刻制止

第一财经2022-06-14 14:55:05 听新闻

作者:李攻    责编:任绍敏

又一则消息刺伤了人们的眼睛。

第一财经今日报道,因为扫了一个显示地址为“郑州车站西南出口”的场所码,河南一些村镇银行储户的健康码突然变成了红色。而他们随行的“非客户”人员(含家人)扫码后仍然“精准”地显示为绿码。

如果说过去一些地方出台土政策、层层加码还有加强疫情防控的考虑,上述“赋红码”现象就包含了更为复杂的因素。随意“赋红码”既会损害抗疫大局,也会对相关人员的自由流动,甚至人身权利造成损害。在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家强调法治社会建设的情况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匪夷所思。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形成的个人二维码,有三种颜色,绿码、黄码和红码。红码是指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黄码会被限制进出一些公众场合;绿码则相当于“通行证”。

上述“赋红码”的执行主体是谁,此决定执行的具体程序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明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违规,也直接影响到抗疫大局。

首先,罔顾数据基础随意对一些群众 “赋红码”,在大数据时代下会被纳入整个数据库,从而对数据库的真实性、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各种疫情防控措施的精准性会大打折扣,同时增加巨大的社会成本。

其次,随意“赋红码”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红码人员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进商场、不能进餐馆,随意给健康人员“赋红码”,将剥夺他们这些正常生活的权利。“赋红码”在一定程度上类似“软禁”,客观上会严重影响人们的人身自由和流动。

再次,储户健康码变红,但随行的“非客户”人员仍为绿码,说明此次“赋红码”是一项很精准的操作,这种“精准性”关系到个人信息的泄露。包括银行信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随意使用,这让群众何来安全感?除了光天化日之下不被黑恶势力暴打之外,个人隐私就和门锁一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关键来源,绝对不能被随意侵犯。

由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一些个人权利是需要做出让渡的,包括各种封控措施,也包括各种码的推出。对此人们充分理解并给予配合。但是,随意“赋红码”偏离了疫情防控的初衷,甚至成为一些权力主体出于利益需要而妄加利用的工具。如前所述,这既直接危害了防疫大局,也是对公民权的明显侵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涉事有关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防疫工具如何变成了非法管制的利器?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查实真相,查清源头,即刻制止这种行为。正如一位法律专家所言:“脱离了法律和法理的基本标准,都按照自己主张或追求的目标做事,人群一定会陷入恐慌!社会一定会被撕裂!”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