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再出重磅政策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在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流入;加强投资服务,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三个方面推出了15条举措,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若干政策措施》是二十大后第一个展示我国开放的重磅举措,不仅向外界传递了中国持续开放的积极信号,直接向外资尤其是制造业外资喊话,而且也是间接对金融市场的一种回应。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对进一步吸引外资是正面的、积极的、重大的利好。外资和外企在相关支持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助力下,积极投资、加快布局、稳妥经营,就能更好地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坚持合作互利共赢、坚持市场化导向,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全球和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稳外贸、稳外资、稳增长、稳经济。
15条支持举措
在优化投资,扩大外商投资流入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做好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工作,确保新开放措施及时落地,尽快将开放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外资项目。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对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管理。继续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措施。
同时,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国家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支持政策,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经营运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等。
“中国投资环境近年来是在不断改善的,每年都更新的负面清单,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化和清晰,这对于外资准入具有极大的帮助。”王军认为,准入后的国民待遇以及在推动外资项目落地过程中具体的政策支持,也都越来越清晰和实在。
在推进推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上,《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牵引带动作用,给予项目用地、环评、规划、能耗等政策支持。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力度,加强用地、环保、物流、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健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推动一批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地方相应的工作专班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对接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全流程跟踪服务项目落地实施。
庞溟认为,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外商积极投资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尤其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可以促进优质外企的核心业务契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变革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机遇,同时优化我国引资结构、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吸引外资量质齐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带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加速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实现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在加强投资服务,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方面,《若干政策措施》第七条关于“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的举措引人关注。根据《若干政策措施》,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各地方要用好用足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明确标准和流程,为外籍人员来华提供便利。
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电子全球业务单元总裁布鲁纳(KlemensBrunner)告诉第一财经,他在疫情后第一次飞来了中国,在经过了“7+3”的隔离管控后,见到了当地的客户。
这一举措无疑将为像他这样的跨国企业高管提供往返中国的更大便利。王军认为,人员便利往来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随着相关举措的出台和落地,将会对国际商务人员往来提出更清晰的标准和流程,比如,“‘7+3’是不是进一步缩短,甚至有一些快捷通道的方式”,这也会是在短期内效果突出的一项举措。
在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
其中,对标“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端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领域。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领域。
同时,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支持开发绿色技术、设计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科学确定国家重点产品能效能耗限额要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做能效、水效等方面的“领跑者”。
“此次政策特别注重提升外资质量,呼应了二十大报告提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也必然包含着我国利用外资在保证数量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王军说,此次措施列出了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方面重点鼓励的方向,在绿色节能以及在促进中国技术创新方面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引,这意味着,吸引外资也已经不会是过去那样粗放的方式,而是希望通过高质量利用外资来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历程。
外资在华升级
王军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相关部委还会就改革开放、建立统一大市场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更多具体的措施。随着一系列开放政策的推进和落地,中国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决心会越来越明确,也会更好地打消外界的疑虑,为外资注入更强的信心和动力。
事实上,中国重点鼓励的方向,也正是外资瞄准的机遇和未来。他们看重中国的理由,也不再仅仅只是市场,还有成熟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以及可以向全球输出的创新力与中国方案。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外资,正在加速升级在华战略,以更加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姿态,融入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
10月18日,全球光学及光电技术领军者蔡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启动“凤栖”工程建设,这是蔡司在国内首次购地自建项目,也被视为蔡司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展。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MaximilianFoerst)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蔡司始终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进一步深化本土化创新战略。
“我们在中国经历了相当稳定的增长。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的业务增长率在15%~25%之间。疫情暴发后的第一年,增长略有放缓。不过未来蔡司可能会保持类似的增长率。”来中国13年的福斯特,说自己已经感受到了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趋势。
布鲁纳告诉第一财经,贺利氏电子对于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加码布局的计划没有改变。贺利氏电子在常熟的工厂从早期主要进口德国的原料到现在90%以上都在中国采购、中国生产和中国销售,本地化不断提升,随着设备和产线的不断升级,产品的附加值也显著增加。在高度本土化的同时,他们也把在中国研发出的技术和产品输出到海外的工厂乃至更大的市场。
布鲁纳21日对第一财经透露,除了现有的两家合资公司,贺利氏电子在中国正在积极选址,筹划成立第三家公司,专注于服务电动汽车产业。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了33.6%。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近日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克服多重困难,实现了稳中有增、稳中提质的明显成效。总的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有信心,对中国市场长期看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体系,在世界经济变局中还表现出了相对的稳健性。此外,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是一致的,外商投资看中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强大韧性,同时也看中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巨大的市场机遇。
中泰证券指出,中国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优势,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市场空间大,而且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韧性和增长的相对优势,对于外企的吸引力仍然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