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接棒郭树清,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牵动市场神经的这一答案在7月1日正式揭晓。
2023年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潘功胜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易纲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在此之前,潘功胜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身份配合易纲,参与了多个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推动LPR改革、互换通开启、规范平台经济发展……
从提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到喊话人民币空头,再到整治房地产金融风险,作为坚定的改革派金融官员,潘功胜每次亮相都金句频出。
全程参与大行股改
翻开潘功胜的履历,两次大行IPO经历,使他成为著名的“少壮派”银行家。
现年60岁的潘功胜是安徽省安庆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剑桥大学博士后学者及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曾发表过多部专著《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银行价值分析》和《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
1993年9月至2008年4月,潘功胜曾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住房信贷部副处长、计划财务部处长、深圳市分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兼战略管理与投资关系部总经理等职位;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在中国农业银行担任副行长等职务。
美国第74任财政部部长汉克·保尔森曾这样评价:“潘功胜博士作为改革前沿的一名思想者与行动者,独到的经验、观察与体会,尤其是他全程参与了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的重组与上市,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银行体系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
2012年,潘功胜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央行。当年6月起,潘功胜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2016年1月起,同时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参与推动多项改革
潘功胜开始金融监管者角色后,彼时,正是中国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急剧波动、互联网金融乱象整治的关键当口。
在担任央行副行长的十多年间,潘功胜配合时任行长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力促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在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8·11”汇改、人民币入篮等关键时点,潘功胜多次向市场传递央行的态度、解释政策、表明立场。
2018年10月2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他对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喊话,“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
2019年8月12日,针对美国将中国列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他撰文回应,底气十足:“不会改变中国的外汇管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金融改革仍将持续深化,金融开放仍将持续。”
在互联网清理整治和封堵过程中,他多次强调“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斩断风险传播链。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一边是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加快调整变革,一边是中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体系如何灵活运用各类政策工具积极应对风险,特殊时期如何把握开放节奏、审慎推进,都考验着金融高层的智慧。
但疫情并未影响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既定步伐,金融开放继续行稳致远。从实际工作推进看,相关外资机构准入及法律修订工作依然在有序进行。
2023年5月,京港两地同时敲锣,“互换通”正式上线。从2014年启动沪深港通实现内地和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到2017年开通债券通开启了两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新平台,再到2020年出台跨境理财通,建立两地银行理财产品领域互联互通的新机制,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
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开启
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中国人民银行被视为将更加专注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职能。
此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在金融监管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时,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
从“一行两会”变成“一行一局一会”格局,也从根本上理顺了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之间的关系。
对于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走向,潘功胜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稳健背后,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潘功胜还指出,外汇市场监管者面对市场的变化时,也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