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狂欢的理由:加息意味着经济在复苏

第一财经2017-03-16 22:25:00

作者:周艾琳    责编:刘晓雷

这一次,出人意料的并非美联储加了息,而是全球市场的逻辑出现了变化。

就在美联储于北京时间16日凌晨2时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美元指数不涨反跌,全球股市也出现了普涨。除“靴子落地”的因素外,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正在缓步复苏,加息已不再是“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加息并不一定是坏事。”荷宝中国首席投资总监缪子美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应该改掉这种惯性思维了,如果美国在经济复苏、通胀上行的基础上加息,“那么这对新兴市场其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从2003~2007年的市场走势中就可见一斑。”此外,仅25个基点的加息及当前1%的利率水平,与历史上那些引发危机的加息速度相比,相当宽松。

不仅仅是美国,全球经济数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都出现了好转,通胀预期随着油价和需求回升而不断走升,让苦苦挣扎了多年的全球央行终于看到了通缩风险散去的迹象。中国央行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16日上行10个基点,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加息”,但仍与美联储加息相呼应。

现在来看,全球利率中枢未来都将逐渐抬升。

耶伦投下“经济信心票”

美联储在特朗普任期内的首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升至0.75%~1%。由于美联储维持2017年年底利率预期在1.375%不变,年内仍有两次加息的空间。美联储主席耶伦当天“加息表明美国经济持续取得进展”的表态则证明,她已对美国经济投下“信心票”,但无意过快收紧政策。

美联储披露的信息显示,17名决策者中有9人预计今年将加息3次,高于去年12月时的6人。利率方面,维持2018年年底为2.125%,2019年年底预期则从2.875%上调至3%,更长周期的预期则维持3%不变。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声明中提出,当前美国通胀接近2%的目标,委员会预计中期范围内将稳定在2%附近。预计经济条件允许联邦基金利率“循序渐进地上调”。

“总体而言,短时间内美联储不太可能成为美国‘夺去全球增长宝座’的诱因。”富达国际投资总监伊安内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另一方面,更长期的前景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新政府采取的财政立场。不过,美国在明年之前可能难以通过任何有意义的刺激措施。”

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之一是“私人部门筹资方案”,核心内容是通过税收激励,撬动私人资本,政府并不出资。但美国财长努钦今年2月曾表示,新的减税政策可能要到今年8月后才能出台,最晚则可能要等到明年初。

股票在加仓了?

出人意料的是,美联储此次加息引发了全球市场的狂欢。

美国三大股指16日收盘普涨,纳斯达克指数离6000点已不到100点;亚太股指也全线上涨,上证综指收盘上涨0.84%;日经指数低开高走上涨25.73点;恒生指数更是大涨逾2%;比美国股指更早开盘的欧洲股市也都表现强劲。

“加息预期提升、股市下挫,这往往是经济尚未复苏、加息周期初期的现象。”招商证券(香港)首席港股策略师赵文利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今市场逻辑生变,特朗普当选后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已经反映到了大类资产配置的策略上。

赵文利表示:“目前经济处在从衰退向复苏的过渡时期(复苏初期),美联储加息的负面影响部分被改善的银行体系功能抵消,财政赤字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副作用在复苏初期不会出现。”

瑞银财富首席投资官海菲尔表示:“美联储此次加息是在美国及全球经济活动稳健改善的背景下进行的,全球战术资产配置将加码美国和全球股票,并相应减少优质政府债券与公司债券的配置。”

摩根资管多元资产管理团队基金经理高礼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股预期仍将保持5%~10%的年均回报,当然上涨空间将缩小,“尽管美股估值恢复到较高水平,但就历史来看,只要不出现严重经济减速,美股不太可能出现持续1年的下挫。当前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未来12~18个月大概率不会出现熊市。”

高礼行表示,纵观历史,无论是中东战争、亚洲金融海啸、互联网泡沫破灭,每当美国经济相较于上一年经济出现大幅放缓,下一年美股就会出现回撤。但就目前来看,2%~2.5%的经济增速仍然处在理想水平。

“我们对债券市场持中性态度,机会可能伴随着风险,权益类资产存在机遇,”诺亚财富首席营销官陈昆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美股市和H股市场方面我们相对比较乐观,同时我们会通过组合、债股的配比来降低波动性。”

就港股而言,美国经济企稳、加息次数未超预期是一大利好;此外,中国经济和人民币企稳也是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的原因。

“预计港股热度将一直持续到3月财报季末,恒生指数今年料在25000点上下区间震荡。”赵文利认为不宜过度乐观,“再通胀和经济复苏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各方当前认为美元可能周期性见顶。资深外汇交易员崔荣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美元暴跌在情理之中,因为市场几乎100%认为美联储3月加息,而近期公布的美国数据又非常亮丽。”

就历史水平来看,美元指数自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以来基本维持下跌8年、上涨10年的走势。“今年刚好是第10个年头,因此从时间周期轮来看,2008年以来的上涨趋势宣告结束的可能性比较大。”崔荣说。

主流观点认为,由于美元可能面临阶段性顶部,2017年人民币将更趋稳定。

全球去QE预期上升

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让全球央行看到了通缩风险散去的迹象,这也意味着,全球利率中枢未来都将有所抬升。

虽然日本央行16日维持利率水平和基础货币扩充规模目标80万亿日元水平不变,但各界认为,中长期来看,日本央行存在退出QQE(量化和质化宽松)的可能和需求。

“日本经济保持温和复苏,2月末公布的日本国债购买情况亦弱于央行承诺目标的月度估算,未来QQE面临无债可买的技术难题。但考虑到日本低迷的通胀水平,短期来看风险可控,应密切关注后续进展。”民生证券海外研究负责人张瑜表示。

此外,去年4~12月,欧洲央行每月购债规模将从800亿欧元收窄为600亿欧元。由于欧元区2月CPI飙升至2%,接近欧洲央行的目标,退出QE(量化宽松)的预期也水涨船高。

与全球同步,中国虽然没有加息,但公开市场利率从去年四季度起已不断提升。

中银国际研究部资深经济学家叶丙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再度上行10个基点,一方面反映了货币市场流动性供求变化,“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回升和美元利率上升,人民币名义利率存在显著上行压力。”

另一方面,他认为,这旨在释放货币政策更加中性的信号,“货币政策需要转向实质稳健中性以抑制资产泡沫和债务过快增长,同时中性货币政策也是为了促进供给侧改革和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当前仅仅是缓步复苏,而非“V”形反弹。中国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预期,同比增长0.8%(市场预期为1.7%,前值2.5%),而同期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略高于预期,同比增长7.8%(预期值7.7%,前值6.9%),前低后高意味着进货价走高、出货价走低,上游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并不顺畅。各大机构认为,此轮经济周期变化仍待观察。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