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贷款比重下降 学者:要创新渔业金融支持模式

第一财经APP2017-06-18 20:46:00

作者:邵海鹏    责编:刘展超举报

渔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金融服务体系的特殊性。

日前,在第五届现代渔业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称,渔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这决定了渔业生产在资金需求方面与制造流通业和农林牧等产业不完全相同,其资金运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渔业的融资需求难以获得银行的青睐。

此外,现代渔业的产业链变长,核心企业的融资问题会增加上下游企业的风险。而且,渔业尤其捕捞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且这种外部性是市场无法定价的,单纯市场化的金融手段无法解决,甚至可能加剧渔业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比如发明的一些金融产品促进了捕捞业的发展,但会带来过度捕捞,带来渔业资源的枯竭。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渔业贷款占农业贷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渔业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比较薄弱。而渔业保险,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

何平认为,这就要求创新渔业金融的模式和思路。

比如,针对渔业高风险、季节性等特点发展民间合作式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式/政策性渔业担保与保险;由于有效抵押担保物缺失一直是渔户贷款的最大阻碍,要通过相关立法将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船舶、船舶所有权证、海域使用权、商标权等纳入可接受的抵质押范围。

他认为,要发展供应链金融来解决产业链长所带来的融资困难问题,用绿色金融的手段缓解渔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因为绿色金融的内生机制就具有替经济发展把关的作用,可以避免过度开发、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对于渔业保险,何平称,政府与商业共同经营,在行业自保和商业保险基础之上政府提供再保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降低政府的信用需求,避免过度透支政府信用。

何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式的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完善金融体系是关键。渔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金融服务体系的特殊性,渔业由于风险高、担保品不足等特点,形成了金融服务的相对空白,需要不断创新填补空白,但不能过度依赖政府信用,否则会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渔业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新兴的体系,实际上可以有后发优势,在制度设计上发挥市场的作用,巧妙对接政府资源。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