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青/文
据说预测是经济学家的专长,但经济学家们又承认,9个经济学家会有10个预测,预测很可能完全不靠谱。因此,每年的岁末年初,当经济学家们和各大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预测系列,大众都是将信将疑,对或错犹如猜谜,或者押宝。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14年来,除却特殊情况,我们每年都会推出自己的预测系列。我们相信,预测的基础是经济学或政治学基本模型,但其决定变量是基于经验的判断,甚至是在关键变量上基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分析框架,甚至风险偏好模型的放手一搏。
在过去10余年,我们的预言团队世易时移,我们的分析模型也难言一贯,但我们坚守了第一财经的基本价值观——在一切可获信息的前提下,以最科学和开放的方法论,跟踪最前沿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变化,力求以最具效率、兼顾公平,并在人类伦理边界附近做出最契合“帕累托改善”的判断。
我们的判断难言精准,但在2017年,一个可以参考的标杆是——英国《金融时报》在19个问题的考验中对了15个;第一财经的案例是,在20个问题的考验中对了17个。《金融时报》在美国股市、委内瑞拉违约和特朗普的判断中被证明不够精准;而第一财经在中国存款保险基金的首次运用、欧洲难民危机和RCEP谈判3个领域判断失误。在美国股市和特朗普新政的判断中,我们大获全胜。在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PM2.5、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势和油价的判断中,我们侥幸取胜。
在战果的鼓舞下,第一财经的2018年预言团队将覆盖范围做了相当拓展,预言的问题从2017年度的20个增加到2018年的46个,涉及中国宏观、金融、民生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覆盖了全球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和科技变迁的前沿领域。
金融危机10年后,全球经济复苏强劲、全球主要央行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是主流;然而,全球金融市场积重难返、全球贫富差距空前扩大、社交媒体沟通推波助澜推动的政治民选模式下,全球民粹主义的兴起才刚刚开始,加之几何级数变化量级的科技创新,人类的认知、治理框架和治理手段的应对还远远不足。
而中国的挑战远还不止于此。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后,1990年代的中国改革先驱所描绘的改革蓝图尚未实现,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新变局又将“新时代”的中国置身于前所未有的由全球经济社会新机遇和全球治理新挑战所编织的新格局中,变数扑朔迷离,风险无所不在。我们当然期待中国改革开放有序推进,中国在全球的角色提升有力而稳健。多年以后,历史将证明,2018年的新时代,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01 中国GDP增速是否会降至6.5%以下?
刘昕/文
有可能。但即便如此,2018年中国GDP增速将维持在6.5%下方不远。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的关注点从速度转向质量,但人们依旧会关注实际的增长率水平,毕竟这仍然是当前显示经济增长状况最为综合和可观察的指标。
在对中国经济“新周期”的概念充满争议的2017年,中国GDP增速超出了年初大部分人的预期。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在下降,平稳的消费增长和贸易的大幅改善成为了支撑2017年GDP高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与针对地产与金融行业的严监管可能进一步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这并非经济的负面因素,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资源配置可能释放经济未来的活力。不确定因素可能来自于贸易,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进一步回暖将增加外需,但同样也要防范严重贸易摩擦的风险。
02 地方财力将大幅上升?
陈益刊/文
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已经成为掣肘中国经济的关键因素,但指望这方面动大手术的人在2018年很可能会继续失望。不过,改革将从容易着手处启动。
十九大报告中将财税改革首要任务确定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其中之一正是结合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税收制度改革和税种属性等,构建共享税为主、专享税为辅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和地方收入体系。
目前中央与地方形成了以共享税为主的分配局面,前三大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是央地共享税种。
下一步增值税分享比例如何调整将成为焦点。超5万亿元的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收入,目前暂定中央与地方实行五五分成,2018年5月满两年后增值税分成比例会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及其影响,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另外,归属于中央的万亿级税种国内消费税是否会部分划归地方也引人关注。而地方税种也在适度增加,比如2018年即将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已被归为地方税种。
03 中国将加大降税力度以应对美国税改?
陈益刊/文
这是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2018年中国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负担。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企业成本的需要;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是应对美国掀起国际竞争性减税浪潮的对策之一。
中国减税降费走在其他国家前面。2013~2016年四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2017年的减负目标是超过1万亿元。
以大规模减税为主的美国税改即将实施,这必将掀起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包括日本、英国等多国也以减税应对这一冲击,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仍将既定的税制改革步伐,继续实施减税降费。这包括进一步优化增值税政策和税率,适度降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或者增加研发加计扣除力度等降低税负水平。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也应加快推出,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税负。
除了减税外,降费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逐步推进行政零收费,大幅减少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等。
04 房地产税将列入2018年立法计划?
刘展超/文
没错!房地产政策的长效机制将在2018年落地,争议极大的房地产税将被最终列入立法计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影响楼市的因素主要是土地供应、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长效机制主要会从这三项入手。
当前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较完善,房地产税作为保有环节重要税种,其意义更多在于完善房地产税制结构,而非平抑房价,现在外界赋予其身上的功能和期望过多。为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房地产税立法工作有望在2018年实现突破,并列入立法计划。
201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将一改过去以周期性政策为主的局面,更多结构性政策将会出台。土地供应、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是工具和手段,租购并举是方向和目标,通过工具之间的排列组合,来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长效机制的含义。
05 中国制造业相对竞争力下降的趋势将逆转?
吴越/文
度量中国制造业成本的最好标尺——单位劳动力成本(Unit Labor Cost, ULC)将在2018年继续下行,但制造业相对竞争力将维持基本稳定。
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是第一财经研究院为了研究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情况,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及其各子行业的竞争力动态而编制的。该指数覆盖了全球18个国家和20个细分产业。ULC的上升往往意味着名义劳动力成本支出上升的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在各国横向比较中,ULC越高意味着竞争力越弱。
中国几乎是唯一一个在金融危机后(2007~2016)出现ULC上升的主要制造业国家,其结果就是相对竞争力的大幅下降。不过从年度数据来看,中国ULC绝对值的水平在2014年出现峰值后已经开始缓慢下滑,趋势将在2018年延续,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劳动报酬增速将仍低于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速度,但这还不足以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相对竞争力水平。
06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会大范围推广?
何啸/文
被称为“两权”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在2018年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不大,但距离我们正越来越近。
“两权”抵押贷款可以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其试点于2015年由国务院提出。但如果要大范围推广,仍需要等待法律和其他基础工作的完善。
确认农民对土地权利的法律地位,才可以让“两权”抵押贷款具有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虽历经讨论逐渐成熟,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三审制来看,该草案最快会在2018年上半年才能审议通过,届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才具有法律依据。而按照目前的时间表,土地确权这项实现“三权分置”的具体工作,需要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 在这些基础性工作全部完成后,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才有可能推广至全国。
07 更多自由贸易港规划出台?
何啸/文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的诉求将会推动更多自由贸易港规划出台。
中央已给予了发展自由贸易港明确的支持,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在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未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地方政府对于类似的规划一直抱有强烈的热情,事实上各地只会更担心在这股潮流中落于下风。
2017年3月上海获批自由贸易港区之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纷纷表态要建设自由贸易港,其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经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2018年,更多的自由贸易港规划很可能会继上海自由贸易港区之后诞生。
08 中国PM2.5的峰值已过?
杨驿昉/文
华北雾霾的拐点已经到来,2018年将迎来更多蓝天。
2017年末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供暖季开始后,恼人的雾霾并没有如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北京甚至连续多日出现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这在过去几年的冬季是难以想象的;但坏消息是,煤炉拆了,天然气却没通上,北方多地面临无法提供民众冬季取暖的窘境。而这两个现象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性。
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大考之年,史上最严“停工令”全面执行,“煤改气”、“煤改电”等散煤治理措施的落实也力度空前。可以说,这些超常规的大气治理措施直接成就了今年雾霾情况相比往年的大幅改善。根据相关研究,2017年入冬后北京的PM2.5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各项规模空前的大气治理措施有望解决华北空气污染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困境。未来只要确保此类措施不会影响民生需求(如天然气能保供),华北的雾霾就有望在2018年跨过拐点进入好转阶段。
09 中国植树速度将领跑全球?
刘晓雷/文
未来几年里,中国的植树速度将领跑全球。因为,不仅污染防治是决胜小康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提法也升级成了“打赢”。
2018年,中国会史无前例地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并想尽办法让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拿出大量资金,培育出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为了保证种树的速度,政府还会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现实来看,中国的生态修复行业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4;超六成地下水监测点水质为较差、极差;近20%的耕地受到污染;空气污染也较为严重。
潜力意味着增长空间。在未来的种树过程中,必然会使得不少行业内的公司受益。机构预计,A股生态修复板块的一些上市公司2018年增长大概率超过50%。
10 国务院金稳会重塑金融监管格局?
徐燕燕/文
中国版“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 千呼万唤后终于在2017年落地,虽然比不少G20国家晚了若干年,但恰当的人事安排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监管版图,从最高层面到部委层面割裂乃至南辕北辙的局面有望被彻底改变。
金融危机之后,以货币政策为主要工具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实施,加上互联网金融崛起,将金融市场快速联通,一方面,大量资金进入金融体系空转,监管套利导致影子银行快速膨胀;另一方面,多种金融业态杂糅,乱象丛生,监管真空时时出现。风险涌动之下,不同监管部门之间意见难以统一,更高层面的决策机制也被波及。尤其是2015年那场股市的剧烈波动,让决策者意识到改革金融监管体制迫在眉睫。
国务院金稳会正式落地后,协调监管的“第一枪”打在百亿规模的资管行业,彻底打破监管壁垒,2018年大戏正在上演。
11 中国央行是否会继续“加息”?
刘昕/文
中国央行极有可能在2018年再次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各种借贷便利利率,但频率和幅度都会低于美联储加息的节奏。
2017年,央行三次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种借贷便利利率,其原因无外乎:维持中美利差,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外流施加的压力;同时,要与各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新规形成政策协调,强化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的立场;另外,随行就市缩短逆回购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利差,消除套利空间。这些理由和背景在2018年依然成立。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与各种借贷便利已成为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常规手段,但在2018年,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下,央行公开市场与借贷便利利率的提高幅度和频率都将有限。
12 中国是否会率先推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宋易康/文
2018年全球范围内有望见到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小范围的尝试和破冰,但不一定是中国。
2017年末,比特币价格一度冲上2万美元大关,后又跌至1万美元附近。暴涨暴跌的巨幅波动、国际炒家的狂热投机、屡屡被盗的安全隐患,以及部分沦为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工具,比特币裹挟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的高科技外衣,给各国央行敲响警钟。
面对私人数字货币的崛起,背后是主权国家的央行(中国、美国、加拿大)纷纷启动数字法币研究。作为联合国15个专门机构之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专门成立了数字金融服务和法定数字货币焦点工作组,中国央行也参与其中。
中国的数字法币应当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采用特定数字技术实现的货币形态,由于在电子支付方面的领先地位,中国有机会在全球率先推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具体形式可以是用于替代现金的电子支付工具。然而,有关方面对此的意见不一和犹豫不决,可能将2018年的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13 人民币对美元会再次上演惊险时刻?
阚明昉/文
可能性很大,不过剧情将是“有惊无险”。人民币在2018年大概率保持稳定,美元兑人民币会维持在6.8以上。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在2018年不会面临压力,这个压力会来自于美元可能的大幅升值。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稳定,汇率的均衡价格理论上也趋于稳定,但情绪对汇率的短期走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逆周期调节因子的推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完善,央行对市场预期的引导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以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只要举措得当,和市场充分沟通,中国央行在和投机力量的博弈中取胜应不是意外。
14 人民币汇率能否实现清洁浮动?
刘昕/文
不会。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中国需要确保自己以适当的步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中国政策制定者而言,2018年不是推进激进改革的好时机。
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2018年加息三次,并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缩表年,另外特朗普政府的税改计划落地对如美国跨国企业海外留存利润回流等跨国基本流动的影响也不确定。而在国内,中国经济也处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策制定者们可能会选择在维持正确的道路上不过于激进。可能的改变是人民币汇率的日内波幅进一步扩大,价格形成机制也会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前进,但人民币汇改一步到位至清洁浮动依然很遥远。
15 债券市场“南向通”能否落地?
徐燕燕/文
可能性不大。
2017年晚些时候启动的中国金融“再开放”在2018年将继续推进,金融业准入和金融市场的再开放将成为主要内容。不过,决策层对资本项下的流出开放仍持谨慎态度,债券市场“南向通”落地的可能性不大。
在众多开放举措中,2018年关注焦点仍将落在“债券通”上,各方期待的南向通能否成为现实将取决于国际宏观环境。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这有可能加剧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出,尽管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企稳,但短时期内,资金流出方向的开放仍然会比较谨慎,针对个人境外投资的QDII2以及债券市场“南向通”在2018年开通的概率不大。
16 《证券法》三读完成?
杜卿卿/文
股市整体平稳,修法争议多轮,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急迫。2018年,《证券法》三读大概率可成。
《证券法》修订意义重大。作为证券市场的基本法,《证券法》涵盖发行、交易、投资者保护等几乎所有内容。其中最核心的关于审核制度的规定,按照现行法律,A股发行上市需按照审核制,由证监会对企业进行实质判断。这样的机制问题很多,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启动,推动新股发行向注册制迈进。
自2014年列入立法计划以来,修法过程一波三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这需要资本市场能够为创新科技企业提供畅通的融资渠道;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也透露“有关方面正在大力推进”包括证券法在内的多项法律。可以看到,修订后的《证券法》尽快出台,既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现实条件。
17 价值投资主导中国股市?
张志斌/文
2018年A股价值投资将继续。
伴随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利率在2018年将易升难降,这也注定了A股在2018年估值水平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来源将是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价值投资将在A股继续大行其道。
对于已经上涨了一年有余的白马股,尽管目前估值并不便宜,但由于很多属于行业龙头公司,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中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投资者需要更多地观察其股价与业绩增长的匹配情况,根据股价动态估值水平变化而做相应调整。
对于成长股而言,投资者需要去伪存真,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真正将业绩落到实处的真成长股才能走出来,而那些只是概念炒作的伪成长股,终将被市场抛弃。
18 社会责任主题投资会升温?
林纯洁/文
2018年社会责任主题投资将会升温,但各方需要为其建立更好的环境。
资本是否应该具有道德一直是颇受争议的话题,2017年年末关于现金贷和红黄蓝幼儿园的事件让这一争论成为焦点。
社会责任投资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除了关注财务和业绩表现,也关注标的对于社会责任的践行。消费者意识的觉醒可能让2017年底发生的事情将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分水岭。更为发达的舆论将让企业行为外部性影响更为公众所知,这些信息将更多地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和服务时的考量依据。而只有这样,资本才可以和道德真正结合在一起。
19 MSCI是否会一次性纳入A股5%的市值?
马绍之/文
有可能。
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2017年A股纳入MSCI指数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改革为全球所认可。
目前由于沪港通、深港通的每日限流问题,首次仅纳入A股222只股票2.5%的市值。然而,100亿左右的日流量限制与A股4000亿的日均成交量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监管机构有了更灵活的手段应对短期资本外流冲击,这给流量限制松绑带来可能。
与此同时,外资关心的QFII、RQFII额度和利益回撤问题也有望得到改善, 进一步拓宽外资进入A股的通道。这些可能的变化都将增加MSCI一次性纳入A股5%市值的概率。
20 资管市场将出现首例刚兑打破?
徐燕燕/文
2018年,打破刚性兑付将在资管市场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悬念在于,第一个会是谁?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杠杆率的不断攀升,金融风险已经暗流涌动,打破金融市场刚兑的呼声越来越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这意味着金融领域去杠杆、防风险的总基调不会动摇。而史上最严资管新规的浮出水面,让回归代客理财本源、打破刚性兑付的顶层设计思路显露无遗。
其实,近年来信用债市场已经打破刚兑,信托也时有违约出现。2018年,规模高达百万亿的资管市场谁将第一个打破刚兑?
21 资管“通道”退出历史舞台?
郭璐庆/文
2018年,如果强监管持续,以信托、基金子公司为代表的资管“通道”业态会退出历史舞台。金融机构“躺着赚钱”的时代,马上结束。
资管新政落地后,未来保本理财逐渐回归结构化存款,表外理财受到冲击最大。打破刚兑后,银行30万亿的表外理财格局重塑,资管业态加速洗牌。不论是通道业务占比较高的中小信托、券商资管,还是基金子公司,以往赖以为生的通道类业务难以为继,各类机构能否在未来的市场中生存发展,主动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未来,公募基金公司两极化现象将更为明显,特色不清、优势不明显的中小基金公司,将被越甩越远。
22 国企混改地方“唱大戏”?
陈姗姗/文
2018年,混改进程将再提速,地方国企将成为改革重点。
2017年,作为国企改革突破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三批混改试点已经推出,50家企业分布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交通、民航和军工等重点领域。
2018年,混改进程将继续提速。地方国企将“唱大戏、担主角”,此外,除了民资可以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国有资本也有望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于已经混改的企业, “改”的工作将是重点,涉及薪酬、招聘、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员工持股的进一步扩大。预计科技类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型企业等试点和推行员工持股的空间更大,而已经进行混改的企业,员工持股范围也有望扩大。
23 国电投和华能是否会合并?
杨驿昉/文
继国家能源集团之后的又一家能源“巨无霸”企业有可能在2018年诞生。
2017年国企改革在能源领域效率惊人,从传闻到落地,只用数月煤炭巨头中国神华就与国电集团合并成了全国最大的发电集团。国家意欲通过一体化的整合过程来统筹加强能源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结束发电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困境,由国资委力推的能源央企合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这一进程仍在继续,根据国资委“五变三”方案,在中国神华和国电集团合并后,另一个组合可能就是华能和国电投。按照国电投董事长王炳华的说法,“大家都有意在往一起想”,“静观其变,大戏在后头”。
24 中国物联网通讯协议在2018年统一?
李昉琦/文
不会。与其他行业技术标准一样,中国物联网通信标准也会经历各自为战到逐步统一的过程,但第二个阶段并不会在2018年正式到来。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赋予物体“智能”连接,那么通讯协议就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各设备厂商出于维持自身优势的考虑为产品选择不同的通讯协议,而各通讯协议则不断推出更适合物联网发展的新版本,增强协议的适配性来抢夺市场。
行业协会往往是标准统一的重要推动者,但现状是物联网组织众多,却缺乏足够权威性。
竞争格局明朗、强势行业协会推动、政府确定,这三种能令物联网通讯协议统一的力量在2018年都难以出现。
25 中国电商促销季营业额还将高速增长?
林纯洁/文
原生高增长已走到尽头。
从0.5亿到1682亿,这是阿里巴巴“双11”销售额从2009年到2017年走过的道路。京东2017年“双11”销售季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200亿。
电商促销季销售额爆发式增长的背景是十多年来中国电商通过“横扫”实体零售店铺取得的快速发展,但这种趋势正在结束。
获客成本大幅上升和难以提升的购物体验重塑了线上线下的比较优势,线上与线下的关系开始从竞争走向合作。就如我们曾在去年的预言中谈及实体店铺的复兴,只是这种复兴并不是回归过去,而是实体商店以全新的定位被融入到未来的销售体系中。
当然,电商促销季在新的一年还会被广泛宣传,但这更像是电商们展现自身实力的噱头,其销售额的增长更多依赖于对于销售规则的运用,而非市场供需原生的增长。
26 摩拜和ofo会合并?
邱智丽/文
这将是大概率事件。如同当年团购、外卖、专车大战的翻版,共享单车最终走向了补贴大战,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未建立,但车辆的开城和铺设速度仍在刷新。
征战背后又是一场资本的较量,虽然摩拜和ofo创始人都不愿走向合并,但背后错综复杂的资本博弈已经并非企业方可以左右。与以往战后走向合并的行业属性不同,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而其所背负的物联网、大出行、支付等想象空间,让这场战争并不容易轻易收场。
但共享单车的市场存量已经走向饱和,巨头也已基本站队就位,合并将成为2018年大概率事件。
27 明星薪酬会大幅下降?
何天骄/文
会。
这首先是政策导向所致。2017年,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提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也联合发文,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30%。
其次,国内影视产业各环节也在加速完善,过去过度依赖演员这一单一要素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例如,近期影视剧《小美好》播放,没有大牌明星却依旧获得上线一天破亿点击的成绩。
鉴于此,2018年明星薪酬大幅下降将成大概率事件,但下降多少,还是要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由市场决定。
28 RCEP谈判收官?
赵健榆/文
由东盟十国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18年完成谈判。 RCEP谈判自2012年启动以来,目前已进行了20轮谈判和若干次部长级会谈。造成此前RCEP谈判完成时点推延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国发展水平不一、对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的诉求存在差异。
不过2017年11月举行的RCEP首次领导人会议,以及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释放出了明确信号,即各国将“加紧努力在2018年结束RCEP谈判”。只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RCEP谈判就有望按期结束。
29 中东或东北亚会否爆发局部小型战争?
冯迪凡/文
可能性极小。
朝鲜半岛背后涉及太多大国利益和大国博弈。预计各方都会尽量保持沟通,防止错判战略意图,擦枪走火。
中东背后牵扯种族、宗教、领土、世代恩怨等复杂局面,美国的鲁莽让局面进一步复杂化。2018年,可能谁也难以打破现状。
30 普京大选连任?
潘寅茹/文
100%确定!
2017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宣布参加2018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形势明朗。
尽管目前已有22人意欲挑战普京的连任大计,但考虑到普京高达80%的民调支持率、丰富的执政经验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其他人很难与他竞争。拿不出系统性的竞选纲领,制约了反对派叫板普京的能力。在最大反对派纳瓦尼被取消参选资格后,普京连任路上最后的障碍也被扫清。2018年,普京仍将是国际舞台上的焦点人物。
31 中美会爆发“贸易战”?
后歆桐/文
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加剧,但不会爆发“贸易战”。
2018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和商务部的高级官员终将到位,届时特朗普政府贸易领域的人事布局将趋于完整。这些即将上任的高官不少都是跟中国打“双反”官司的老手,以及参议院中曾经十年如一日监测中国经贸政策的制定者,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加剧,领域将集中在“老地方”:钢铁、纺织品、化工产品、原材料、农产品等,美国的政策工具包括传统的“双反”、知识产权措施、贴汇率操纵国标签等,也可能会使用一些布满尘埃的老法条——譬如《1930年关税法》——来发起更多“自发式”调查。
不过,全面“贸易战”的成本巨大。即便是对于坚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及其内阁中的对华鹰派人士而言,“贸易战”都不是最优选择,连次优选择都谈不上。
32 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继续掌控参众两院?
冯迪凡/文
民主党的民意优势很难转变为选举优势。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将改选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以及参议院的33个席位。虽然共和党可能在众议院遭到民主党挑战,但维持它在参议院的优势并非难事。从选举版图来看,参议院改选的33个席位中,共和党只有8席,而民主党有23席、独立但偏民主党的有2席,这天然对民主党不利。此外,共和党对于维持其在蓝领工人选民州的优势极有信心,以此前的州长选举来看,共和党的基本盘在很多摇摆州仍然没被打散,而那些曾经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也没有流失太多。
33 美国万亿美元基建计划能否落地?
黄慧红/文
这将是大概率事件。
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医改法案受挫,但税改法案在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终于在年末通关。2018年,大规模基建计划极有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重点:美国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共识。而白宫早前也透露,将在2018年1月推出基础设施重建计划。
特朗普政府计划联合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完成基建计划的融资,以减轻联邦政府的财政压力。
34 美元指数站上100?
后歆桐/文
2018年预计美元将走强,上半年美元指数有望突破100大关,而下半年将冲高回弱。
不论是GDP、就业数据,还是消费数据都稳定走强,税改效应将持续发酵,部分海外利润将回流美国本土,从而支撑美元进一步强势。
不出意外,美联储加息将如预期般循序渐进,而欧、日等其他主要央行无法很快跟随加息,利差水平也有利于资金流向美国,提振美元。
但到了下半年,一方面,上半年消息面的影响逐渐减弱,基建计划规模可能不如预期,美联储有采取更谨慎货币政策立场的风险,特朗普“大嘴”会时不时冲击美元;而另一方面,欧洲、日本、中国经济也将呈现复苏态势,带动欧元、日元、人民币走强。以上种种会令美元强势减弱,美元指数将从高位适度回弱。
35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
刘昕/文
伴随美联储继续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将转向陡峭。2017年初,美国十年期国债与两年期国债之间的利差为124个基点,而现在该利差只有不到60个基点。经验显示,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程度与企业利润增速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美国失业率不断走低,劳动力市场紧张将在2018年提振通胀并推高长期通胀预期;另外,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也将起到相同的作用,原因包括改善市场预期及减少资产购买计划对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人为压低。
36 默克尔会支持马克龙打造“财政联盟”?
冯迪凡/文
可能性不大。
以欧盟的惯例而言,除非出现重大外部危机推动欧盟改革,否则内生性改革总是缺乏动力。自欧盟诞生以来,其定位就在政府间协调机构或超主权机构之间摇摆。而在英法德二战后老一辈领导人纷纷退出欧盟政治舞台之后,围绕默克尔形成的新共识将对欧盟的定位紧紧定在了“政府间协调机构”上,而且在默克尔的前三个任期内不曾逾越一步。
誓言要为欧盟在2018年制定重振时间表的马克龙即将触碰其前辈同德国人无法谈拢的老难题——欧盟财政联盟。在没有外力作为推手的2018年,马克龙依靠的将是表面上的法德同心。如默克尔组阁失败触发再次大选,马克龙重振欧盟的计划也将面临不确定性。
37 欧央行退出QE?
后歆桐/文
欧央行在2018年9月QE到期后,预计将进一步缩减QE规模,但不会急于退出QE。
2017年以来,欧洲经济复苏强劲。12月最新的利率决策会议中,欧央行大幅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欧央行还首次上调2020年通胀预期到1.7%,并表示最关键的不是要看通胀预期与目标差距几个百分点,而是“通胀有多接近自我持续的回归路径”。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强调,前瞻指引中QE购债项目与通胀的关联不会消除,购债计划不会戛然而止,并称绝大多数欧央行管委的共识是保持资产购买项目的“开放式结局”。
38 全球股票市场牛市走向终结?
马绍之/文
全球股票的牛市还未终结。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仍将延续,特朗普税改落地也将带来新的积极影响,虽然地缘冲突可能性增加,但仅部分地区会受影响。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超过3%,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将高于上一年水平,这是2011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全面复苏。这种局面仍在继续,OECD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超过2017年达到五年峰值。
全球股票EPS(每股盈利)在2017年增长超过两位数,对应的是MSCI全球指数同年上涨超过20%。如果2018年全球协同的经济增长仍继续,企业利润增长的持续性就可以得到保障,另外美国税改政策2018年落地也将提升美国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刺激全球第一大股票市场,全球股市盛宴仍未结束。
39 国际原油均价会继续上涨?
后歆桐/文
没错。
2017年11月底,OPEC和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决定延长减产协议至2018年底。同时,OECD原油库存较5年均值的过剩状况已经下降了2亿桶左右。再者,部分OPEC成员国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导致产量下降。这些因素均有利于恢复供需平衡,提振国际油价。
然而,伴随油价回升,多个项目复产,2018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预计将增长,并将抵消部分OPEC减产效果,拖累油价。美国页岩油产量始终为油价最大风险。
40 比特币暴涨暴跌依旧?
王璐/文
希望相关衍生品推出大幅降低比特币波动率的人将会在2018年失望。对于比特币而言,波动率是判断其能否被视为货币的至关重要指标。截至2017年12月25日,比特币2017年的平均波动率为8.03%,同期标普500指数、美元指数的平均波动率只有0.52%和0.57%。
传统意义上,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是为了帮助标的资产使用者规避风险,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并降低波动性。但这对比特币并不适用。衍生品的推出并不能解决比特币缺乏价值支撑的特点,也不能引入真正的用户实现价格发现降低波动率,其市场缺乏深度、易被操纵的特性反而更容易导致剧烈价格波动。 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论比特币的价格在巨幅波动中趋势上涨,抑或泡沫破裂,其本质只能是金融投机品,而非货币。
41 政策制定者能否找到缓解收入差距的良方?
林纯洁/文
不可能。2018年全球仍难找到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问题的解决路径。需求不足、民粹盛行、贫富差距过大是全球现在面临的各种重大挑战背后,重要甚至是最核心的原因。
市场的力量并不足以解决困局。信息技术产业极容易产生“赢者通吃”的局面,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资本对于劳动力的替代也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因为资本掌握在了更为富裕的人群手中。
政府的二次分配是最大的希望所在,但由于存在可能的监管套利,唯有全球协作才可行,但现在看到更多的却是竞争。
42 不设办公室的企业数量将大幅增加?
林纯洁/文
2018年可能不会爆发式增长,但这一重要的趋势将会继续,并将改变众多产业。
新技术的采用将会逐步解决不设办公室可能产生的问题,包括核心的管理和沟通难题。人力成本将成为共享经济最为重大的市场。企业将以任务作为核心,目标是汇集资源解决问题,个人则可以为多个平台工作。
一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不设立办公室,将会对众多产业产生改变,包括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将减小,以商圈为核心的商业形态可能逐步转变为以社区为核心的商业形态等等。一些公共政策也需要做出改变,比如社会保障制度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需求。
43 人工智能走向“小数据”?
杨驿昉/文
大数据在2018年对人工智能发展依旧至关重要,但人工智能将逐步进入“自我学习”驱动阶段。AlphaGo击败柯洁、李世石等围棋世界冠军,却败给了师出同门的AlphaZero。AlphaZero无需像过去一样高度依赖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精确的算法设计,卷积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等技术可以使AI通过“自我强化学习”的方式拥有“自我进化”的能力。
一旦新的“训练”方式使AI在未来发展出思考能力,甚至在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超过人类,“奇点”就会到来。
44 摩尔定律走向终结?
林纯洁/文
尽管摩尔定律在2018年可能走向终结,但消费者享受的技术红利仍在继续。
摩尔定律预言全球每两年微处理器晶体管数量都会加倍。该定律在过去数十年很大程度上诠释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它的成功除了摩尔的预测力,很大程度归功于行业规划对于摩尔定律的自我强化。
但这个自我强化的定律正面临挑战。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将会在降低功耗、系统集成方式创新和寻找新材料方面,而非单纯“暴力”地缩小微电路尺寸。
45 基因技术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实现突破?
王璐/文
可能性不大。2018年的基因技术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做基础探索,尚不属于应用工程,很难在治愈如癌症、艾滋病等医学难题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因治疗的关键是从血液中提取信息并翻译成有用的数据储存起来,这其中所需的成本、存储技术和计算速度等问题使得这项任务比预期的更复杂。基因技术几乎每周都有新的发现和进步,这样的情形在2018年会继续。
46 “三父母”技术引发更多伦理争议?
王璐/文
伦理是技术进步中难以绕过的难题,特别是这项技术关乎人类自身,2018年“三父母”技术将会让相关争议变得更多。
“三父母”技术利用捐赠者卵子的健康线粒体替换母亲有缺陷的线粒体再进行人工授精,从而避免胎儿患上致命的线粒体疾病,最终该新生儿将同时拥有父母和卵子捐赠者的基因。这项技术能创造“更完美”的人类,但同时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导致技术应用在一些国家被禁止引入。而在一些国家,该技术则被严格限定在研究领域。几乎所有技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可能面临伦理问题,我们能选择的是尽快将其纳入考量范围从而合理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或者是当真正问题出现的时候再去应对。 插图/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