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这个陪伴我们10年,初代复仇者们的故事,终于到了结束的日子。
前不久,漫威影业CEO凯文·费奇公布:自2008年《钢铁侠》起,至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止的11年间22部漫威宇宙影片,统称为“无限传奇”(The Infinity Saga)。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进入尾声,第四阶段即将开启。
中国作为全球最早一批上映的地区,截止到4月23日,在内地预售票房已破6亿,为了不被剧透,一张首映票甚至卖到了四位数。《复仇者联盟3》里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句台词,都能在影片之外找到它背后的故事,《复仇者联盟4》剧情承接上一部,在灭霸打了一个响指后,全宇宙的一半生命随机消失,剩下的16名超级英雄和伙伴如何逆转败局成为了主要剧情。片长将会长达182分钟,而目前放出的各种宣传物料,包括预告等等,全部来自影片的前15至20分钟,甚至每个演员手上都拿到了假剧本,拍了多个版本的剧情,这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更何况,随着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与漫威的合约到期,以及漫威目前并没有《雷神4》的拍摄计划,这将是观众陪伴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老角色打的最后一战了。
总会有人质疑,人们会对超级英雄感到厌倦,但目前看来,这股超级英雄的热潮并没有减弱的迹象。迄今为止,21部漫威电影宇宙收获了18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全球影史票房纪录仍然由 2010 年的《阿凡达》保持,但很多人相信《复仇者联盟 4》可以打破这个 27.88 亿美元的纪录。
每次漫威都会想尽办法注入一下新的东西,比如《美国队长3》看上去有了更多的政治隐喻,《蚁人》塑造了一个照顾女儿情感更丰富的角色,《蜘蛛侠》更像一个校园青春电影。复仇者联盟更是将这些超级英雄集结在一起,人们对他们的并肩作战大为过瘾,这些电影就像一块块拼图一样,正在构建出一个更宏阔的故事和图景。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好的超级英雄故事——尤其是一群英雄的故事,不仅能领观众为之兴奋,同时也是一种吸金利器。漫威不仅很会讲超级英雄故事,并且也非常会挖掘其丰富的商业价值。
漫威吸金宇宙
一旦能够搭建其电影宇宙,就会产生乘数效应。
“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用来形容用共同设定的角色、情节和背景,来形成不同跨界电影的策略。粉丝总结出漫威系列电影的观看顺序——在《钢铁侠》《绿巨人》和《美国队长》的片尾中会有一些有趣的彩蛋,来暗示它们后来的合作,在漫威每部影片结束之后,影迷们已经在期待下一部。
正是“漫威宇宙”的存在,才让漫威在1960年之后的“白银年代”中有了特殊的地位,读者人数有机增长。
第一次出现了漫威宇宙的迹象是在1960年《蚁人》的漫画中。当时在《蚁人》的漫画中,漫威交叉推广了“黄蜂女”。《漫威漫画:未说出的故事》这本关于漫威的传记中,作者Sean Howe评价说,“这是精明的交叉推广,但更重要的是,它对故事产生的影响成为了漫威的一个里程碑——这些角色是在同一个世界里,他们的行动会影响到彼此,每一个漫画故事都只是漫威宏大故事中的一部分。”
此后,《复仇者联盟》这样全明星组成的故事,不但让漫威宇宙慢慢构建起来,也影响了漫威的风格。由于需要将很多任务和故事揉在一起,漫威漫画主编斯坦·李(Stan Lee)需要将人物的个性和特征有所区分,而艺术家杰克·科比也需要用更复杂的视觉呈现方式,在有限的漫画中展现出多个人物个性并且给予彼此平衡的技巧。
这种风格让漫威的角色更能打动读者。DC漫画公司(下简称“DC”)当中的超人和蝙蝠侠的形象都诞生于大萧条时期,一开始就是那种坚硬、没有感情的角色类型。
“和DC相比,漫威能够唤起一些情感。如果说DC是PC,漫威就像是Mac。”Arnold T. Blumberg说。
2015年3月,Arnold T. Blumberg在巴尔的摩大学开设了一门关于漫威的课程Media Genres: Marvel Media。他想讲讲过去10年来,漫威如何在原有漫画和电影之间架起桥梁,并由此引发了票房风暴。
课堂上,他会分析2008年漫威第一部电影《钢铁侠》当中,Tony Stark如何改编自1960年代的漫画,故事背景又如何从1960年代的冷战变为阿富汗战争时期。同时,他也会和学生讨论,在漫威已经完成的12部电影当中,为何女性角色这么少,当中可能存在哪些种族问题。当中的核心概念自然是漫威构建的“电影宇宙”。
Blumberg从小就是漫画迷,他的旅行经历基本就是伴随着寻找当地的漫画书店。 他很早就留意到,漫威比别的漫画和电影靠得更近。斯坦·李喜欢视觉上简洁精致的效果,他给手下的要求是,那些一格格的漫画应该有像默片一样的效果。
但“漫威宇宙”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让好莱坞青睐。
尽管斯坦·李极其热心地向好莱坞推销漫威,甚至从纽约搬到了贝弗利山,但在很长时间以来,好莱坞对漫画电影并没什么兴趣。内容略微俗套,总是普通人幸运或不幸地有了超能力,与邪恶战斗,那些技术的粗劣甚至让画面显得有些低级。一些电影公司甚至避免让自己和漫画电影沾上边。
和好莱坞关系密切的金融行业的人倒是最早看到漫威的商业价值,但不幸的是,他们却没能很好地运营这一切。
Cadence Industries早在1968年就收购了漫威。它毫不犹豫地向好莱坞积极兜售旗下角色的电影制作权,如今看卖得实在太便宜了。漫威在1986年又被卖给了New World Pictures。到了1989年,Ronald Perelman接手,他倒是意识到漫威就像是“拥有一系列IP的小迪士尼”——庞大的角色数据库意味着难以计数的周边产品。华尔街最知名的敌意收购者卡尔·伊坎,更抓紧机会收购漫威股票,又随后短暂接管了漫威。
频繁易手的漫威并没有结束自己动荡的命运,1996年后甚至还不得不申请了破产保护。在跟好莱坞交往并不那么顺利的时候,漫威终于在同一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Marvel Studios。
最初,Marvel Studios依然还是以将这些角色授权给其他电影公司作为主要业务。索尼和20世纪福斯夺走了大批所谓的一线角色——索尼拥有了蜘蛛侠,X战警则归福斯使用。到了后来Kebin Feige终于掌权的时候,他还得四处游说,让其他电影公司尽可能忠实原著,别把那些角色给毁了。这只能是温和的规劝,并无法对这些已经离开漫威大家庭的角色施加影响。 所幸,随着2019年3月20日迪士尼正式结束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流程,X战警、神奇四侠、死侍等超级英雄重新回到了漫威手中,蜘蛛侠也因为漫威与索尼的协商重新出现在了漫威宇宙中。
Kebin Feige比任何人都明白“漫威电影宇宙”所能释放的能量,这非但因为他是漫威影业的总裁,也因为这个总喜欢带着棒球帽的人和里德一样,是实打实的资深漫画迷。
从踏出独立投资电影的第一步开始,他就期望能在电影世界里构建出“漫威宇宙”,而他也受到了斯坦·李的启发,如同几十年前“漫威宇宙”建立起来的方式一样——先让单个英雄逐一出场,然后让他们在同一部电影中集结,共同拯救世界。
2008年,获得超过5亿美元票房的《钢铁侠》在片尾留下一个彩蛋,点名这个世界可不只有钢铁侠一个英雄。它也开启了漫威电影宇宙。
作为电影的漫威可以更灵活地使用漫画中的角色。电影更将漫威的影响放大了很多倍,将一小撮的粉丝变成了全球性的浩大军团。等到《复仇者联盟》开映时,它占据了美国和加拿大的4349块银幕,接近总数的一成,成为电影史上本土票房最快达到3亿美元的电影,之后,这个系列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系列电影。
不过,构建漫威宇宙的开端并不那么容易。那些年,为了让公司维持生存,不得不将最为大众熟知的英雄悉数出售之后,漫威手中剩下的牌并不那么出色,甚至连钢铁侠都是漫威不得不从新线影业手中重新买回的。
迪士尼的收购来得恰到好处。它让Feige可以更为从容地构建漫威宇宙。2009年,迪士尼以40亿美元收购了漫威,并且让当时仅有33岁的Feige保留原位。
迪士尼甚至给了漫威更大的独立性。据一名前迪士尼高管透露,和另外几家被收购的公司不同,在庞大的迪士尼家族当中,漫威对电影的掌控力和独立性更强。它利用独有的一套标准和系统,对电影制作人员提出了各种细致要求。
当漫威从同样位于加州的Manhattan Beach搬到迪士尼伯班克总部办公室的时候,作为CEO的Ike Perlmutter最初不愿更换那些磨损的旧家具,只是因为他不想改变漫威的文化。“迪士尼拥有漫威,但是Ike控制着成本和营销投入,精确到分。”漫威一个内部员工曾对Hollywood Reporter这样说。
或许这种不可避免的磨合也只是时间问题。进入2015年,漫威加快了融入迪士尼的进程。作为总裁的Feige不再向Ike汇报,而转向汇报给迪士尼动画总裁Alan Horn。
迪士尼当然清楚漫威的价值。“漫威拥有一个通向未来的路线图。”迪士尼CEO鲍伯·艾格(Bob Iger)这样乐观地评论道。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在2014年5月的报道,这一收购尚未达成的时候,艾格曾让实习生在办公室里翻看所有的漫威漫画,数出里边到底有多少个角色。那时候迪士尼总部的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了漫威漫画。
不过,如果没有一个非常了解漫威宇宙的人来管理,那漫威旗下那些英雄会显得毫无关联,就像美国脱口秀节目《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曾讽刺的,“就像是把字典里的一些词随机做了些排列组合。”
现在,漫威系列电影终于能以它独特的风格呈现出来。由来已久的超级英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影响力。一些最有天赋的演员、导演和编剧都被这些角色所吸引。
“漫威的电影宇宙一直保持着一种腔调,”Blumberg说,“就像早期漫画需要‘培养’读者讲述漫画故事的基本技巧一样,从第一部《钢铁侠》开始,它已经传递出一种人类情感,托尼·斯塔克令人记忆深刻,他总能对周围的错乱状况即兴评论。这就像整个漫威电影的法则。你可以在《银河护卫队》当中轻易辨识出这种风格。这种关联性,是维系一大批观众持续去看这些电影的原因。”
当然,那些曾经让漫画迷为之着迷的在不同故事线中彼此穿插的人物和彩蛋,也能持续激发影迷们强烈的观影兴致。
漫威会在不间断上映的电影中不时丢下一个熟悉的名字,来取悦那些粉丝。如果你是一个《钢铁侠》的粉丝,很可能会因演员罗伯特·唐尼吸引到《复仇者联盟》当中。这些彩蛋还包括斯坦·李在每部电影当中的客串,或是其他超级英雄偶尔串场露个面。
成为漫威电影的粉丝之后,很难不注意到漫威还在其他平台上播出一些电视剧, ABC电视网播出的美剧《神盾局特工》,其中就有角色来自于《复仇者联盟》和《雷神》。美剧《特工卡特》也和电影情节充满交叉。
计划于今年11月12日上线的Disney+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由汤姆·希德勒斯顿回归出演的洛基独立剧集,之后幻视与猩红女巫、猎鹰冬兵的独立剧集也被宣布将接连上线。这些连续剧制作成本更低,让电影中的配角成为了主角,面对的是一群对角色接受度更高的细分市场观众,还可以弥合新一部电影上映之前的空档,并且为漫威宇宙不断丰富更多细节,维系观众对这些角色和话题的印象。
当然,电影技术和特效的日渐成熟也为漫威电影宇宙的吸引力加分不少。CGI技术让美国队长和钢铁侠在回忆中返老还童,动作捕捉使得虚拟角色也如真人一般充满喜怒哀乐,惟妙惟肖。蚁人在微缩世界中的打斗镜头造价高达1.5亿美元。
凭借“电影宇宙”法则,漫威不仅抢过了DC等漫画电影公司的风头,而且用一套全新的模式为好莱坞设立了宝贵的标准。
DC的东家华纳也已经开始了DC宇宙的计划。2013年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超人新作《超人:钢铁之躯》也被视作是DC扩展宇宙系列的第一部作品,2014年10月16日,华纳兄弟影业宣布将在2016—2020年内,陆续推出10部由DC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除了包括“超人”、“蝙蝠侠”这样的大IP,“钢骨”、“沙赞”等全球知名度较低的英雄也会被囊括其中,经过几轮影片风格和组织架构的调整,DC宇宙最终在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海王》身上看到了成效。
不仅是超级英雄题材,电影宇宙正在好莱坞变得越来越流行。Rentrak的高级媒体分析师Dergarabedian认为,“创建宇宙比起电影的系列化,对观众更有吸引力,也更全面”。
环球影业在2017年推出《新木乃伊》正式宣布"暗黑宇宙"的开启,随之也公布之后的安排《科学怪人的新娘》、《狼人》、《范海辛》、《黑湖妖潭》、《隐形人》、《歌剧魅影》、《钟楼怪人》等多部电影。传奇影业也在2014年推出的《哥斯拉》和2017年推出的《金刚:骷髅岛》之后,决定在《哥斯拉:怪兽之王》后继续推出《哥斯拉大战金刚》,形成“怪兽宇宙”。
“电影宇宙”带来的商业价值当然不停留在票房本身,它能带来大量的作品和巨大的利润——付费电视、周边玩具、游戏、海外发行权等等。电影宣传期的时候还有全天候的广告。
那些合作伙伴也无处不在——售卖上千种漫威商品的沃尔玛、讴歌、哈雷、Target还有孩之宝这样的玩具公司,它们可以不受电影上映窗口期的影响,因为这些角色总会在不同的电影当中交叉出现。
预计未来几年,漫威可以从那些角色中获得5亿美元的收益,包括蚁人、复仇者联盟、黑豹党、美国队长、奇异博士,以及功夫大师Shang-Chi。
不管你是不是超级英雄的爱好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你都会持续听到漫威的名字。不同的漫威形象还会缓慢进入迪士尼乐园当中,呈现整个乐园范围内的“交叉事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国巴黎、中国香港的迪士尼乐园建立专门的漫威超级英雄园区,新园区将于2020年开放。
“每代人都会有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神话,”Blumberg说,“它首先是个娱乐产品,又传递了伦理、道德、种族、性别等很多观念。《星球大战》和《哈利·波特》可能都起过这类作用,如今漫威的电影宇宙扮演了新的角色。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可以在里边找到对应的超级英雄,用来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但无论如何,即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对于漫威粉丝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作品,毕竟,漫威已经陪伴很多人十年。故事告一段落,新的篇章也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