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1天,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有了新定调

第一财经2020-04-17 21:49:20

作者:陈益刊    责编:刘展超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对此,4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应对疫情的宏观政策中,财政政策是主角。与上一次3月27日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部署相比,此次会议在措辞上有了新的变化,这也将直接决定今后财政政策的大方向。

此次会议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第一财经分析,这次会议透露出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加大。上一次会议只是要求“适度”提高赤字率,而这次删掉了“适度”两字。今年财政赤字率毫无疑问会突破3%,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5%。这次疫情冲击前所未有,那么对冲政策力度也要超出以往,以稳经济保民生。

财政赤字率越高,财政刺激力度越大,往年名义财政赤字率始终未突破3%的心理防线,但这次突发疫情倒逼财政刺激力度加码,不少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破3%符合当前特殊情况。

赤字率扩大其实反映了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扩大,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向上,此次会议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导。

从收入端来看,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和后期逐步复工复产,直接导致一季度财政收入出现下滑。而为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性、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国务院预计今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1.6万亿元,这加剧了财政减收。

关于减税降费,施正文注意到,这次政治局会议措辞是“推进减税降费”,而上一次会议则是“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这意味着当前不仅仅是落实好现有减税降费政策,未来还可能会有新的针对性的减税降费举措出台”。

当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要体现在支出端发力。

此次政治局会议在“六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其中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是财政的基本职责,也是财政支出最优先保证的支出项目。而其他“四保”也需要财政大力支持。

此次政治局会议对“六保”提出了重点内容。比如在保基本民生方面,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近日国家扩大价格临时补贴对象,预计800多万人将受惠,而且补贴标准提高1倍。财政部已经安排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0亿元,超出去年全年实际执行数。

由于财政收入减少,刚性支出不减反增,这势必将导致今年财政赤字率高于去年(2.8%)。

赤字率提高只是财政发力的一个工具,另外两个重要工具是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特别国债规模可能也将达到上万亿元,而专项债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政府借债筹集的资金怎么用?此次政治局会议对资金方向有部署,简单说就是围绕扩大国内需求和有效投资。

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相比于抗疫特别国债使用范围尚不明晰,业内有各种看法,目前地方专项债使用范围很清晰。

前两批1.29万亿元专项债聚焦七大投资领域,即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公开表示优化资金投向,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施正文表示,疫情当下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的目的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领域来补短板,但不能也不会替代市场,而是给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财政政策也在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一些城市发消费券,来扩大当地居民消费、促进市场活跃。

“财政政策多种工具共同组合使用,货币政策也积极配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将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施正文说。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