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 如何拼出新机遇?丨头脑风暴

第一财经2020-05-06 10:32:32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葛伊

这是一次特殊的“云录制”——

线上线下共同探讨: 全球危机 我们如何危中寻机?

在全球高度工业化的今天,疫情的发生又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多大影响?当“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发酵蔓延,我们该如何抉择?

当疫情对全球供应链施以“均匀打击”,庞大的产业链会不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 并因此而改变未来人类生产的协作方式? 在这次全球危机中,中国的产业链又该如何化为危机呢?

一分钟精彩导视

头脑风暴 特别节目《全球危机 如何拼出新机遇?》5月3日晚22:00 重磅推出,敬请期待!

余南平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

统经济学认为是货币政策有效,现在人们发现财政政策在这个结骨眼上比货币政策有效的多,用政府的公共财政来刺激需求,让这个社会慢慢的转起来,所以我不认为会出现大萧条

沈丁立   复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

我们要退掉一些负能量的全球化,要升级更高质量的全球化。不是放弃全球化,是升级全球化我现在暂时克制需求,是为了下一波的需求,为了需求能够更快的恢复,不能指望全球化,甚至不能指望地区化。那么现在要做什么事情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就是本土化

桂浩明   上海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

很多国家可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全球化当中的角色。我觉得资本市场是很聪明的,萧条会存在,但不是一个长期萧条,而是个短期的,一旦疫情如果控制,生产经营能够恢复,它还会回到一个正轨途径。

曹虎     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

我认为不管是不是萧条,企业还是要抓紧现金流,真正的明确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阶段能够生存下来,保住就业。然后经过这一轮优胜劣汰之后呢,释放出来更多的市场资源和机会之后呢,在我们这个疫情之后能够抓到机会,实现成长。

许澍泽   财经评论员

年轻人当然应该用一种长期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有人看的是一两天,甚至一两个季度,所以大家的分歧差异点在于看待问题的时间尺度不同,我个人认为,就是中国的相对竞争力,它有可能会因此提高外界世界的波动,它会让中国的相对竞争力提高,看的是相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举报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