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降薪裁员,我们公司能省的都省了,电话都停了。”
杨天在广州一家外贸公司就职,从事服装行业。她所在的公司这一年多来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业绩不如人意,本来已在艰难维持。如今全球疫情蔓延,给公司带来了“惨重的打击”。
根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调研,自从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性大流行的特征,国外疫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对广州本地外贸企业造成突发性的冲击。4月的追踪调研显示,受到明显冲击的企业占受访企业的九成以上。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珠三角地区的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几乎停滞,生存艰难,企业为了活下去采取了各种“自救”措施。广东省以及省内各政府部门也加大了扶持力度,推出“稳贸易”政策措施。
国外订单锐减
杨天所在的公司主要负责在广州采购辅料和布料,出货到斯里兰卡的工厂,订单多来自美国客户。杨天从2月10日开始上班。“但其他工厂不复工。我们主要去中大辅料市场拿货。但市场3月才开门,2月基本没有货出。”
3月中下旬开始,欧美疫情的持续爆发让杨天所在的公司雪上加霜。
杨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美国疫情越发严重,斯里兰卡的工厂从4月开始停工,为时两个月,6月能否恢复正常运转还是未知数。
工厂停工直接导致了采购订单锐减。“我们现在的订单比以往少了大概有90%。5月订单情况比4月好点,但还是不到去年同期订单量的20%。”杨天说,从4月开始,员工只领最低工资,按广州规定是2100元。
外需急剧减少,同样面临国外订单大幅减少的还有陈良所在的公司。
陈良是中山一家灯饰企业的业务员,公司主要做外贸。据他介绍,国内疫情爆发恰逢春节期间,影响不大,2、3月也一直接到国外的订单。然而,随着国外疫情在全球蔓延,陈良的公司从4月中旬开始,国外订单锐减。5月,员工接到通知“做四休三”,这意味着薪水也相应下降。
一方面复工订单减少,另一方面公司的流动资金也变得紧张起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外贸企业生存艰难,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主要靠流动现金,如果企业没有订单,几个月不生产,就没有货款回流,造成现金流短缺,很容易撑不下去。外贸企业的复工情况没有我们想象得这么好,尤其是现金流和订单这块。”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博导李晓峰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大量展会取消或延期,对一些需要平台获取订单维持运转的外贸企业有影响较大。广交会延期并首次采取线上模式也只是初探,具体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目前看很难评估。
企业谋求自救
作为贸易大省,此次疫情对民营企业外贸打击相当沉重。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显示,广东2019年外贸进出口达到7.14万亿元,外贸规模连续34年稳居第一,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2.6%。其中,民营企业外贸份额首次过半。
疫情当前,企业抗压能力呈现出较大差别。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不少企业都采取了变相降薪甚至裁员、停工停产等措施以缩减开支,生产经营情况较好、生产技术偏中高端的企业体现出较好的韧性和灵活性。
小张所在的公司在中山,主营工业自动化设备、数控设备、智能化装备、环保节能设备,以及上述产品的零配件,其中出口业务占比约为30%。国外疫情爆发后,公司已没有接到国外订单。
2月10日复工后,小张的公司迅速转型生产口罩机,生产车间80%的员工主力组装口罩机,只剩20%的员工仍在原来的生产线上工作。3月下旬开始,国内订单量有所上涨,约60%生产车间人员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生产岗位上,而另外40%员工则仍从事组装口罩机以及外出维修口罩机的工作。
据小张介绍,国外疫情导致的延迟交付以及订单锐减也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但转型做口罩机让公司赚了一笔。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3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广东省稳外资外贸相关政策措施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外部环境的叠加影响,目前广东省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在发布会上表示:“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外贸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我省外贸体量大、基础好,企业发展韧性足、活力强,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涉及金融、税收、社保、房租等几大方面。其中,针对加工贸易企业,政府推出了支持技术改造、设立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新设综合保税区等措施,明确支持加工贸易企业享受省财政技改事后奖补政策。
广东省各市也相继推出“稳外贸”政策措施。4月1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出台23条措施,从七个方面着手促进外贸增长。4月22日,东莞市正式印发“稳外贸20条”,共计推出87项政策。
杨天认同政策的扶持作用,表示减免社保减轻了企业的支出压力。但同时,她也表示,公司在申请退税过程中有一定阻碍,希望政府能推出更快捷便利的平台渠道。
肖奎喜认为扶持政策对企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部分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他举例称:“银行在疫情中也遭受损失,对贷款的安全性考虑会更加谨慎,更在意钱能不能收回来。而中小微外贸企业多是流动资金,能抵押的资产不多,拿到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成立一定规模的风控资金,对信用程度好、本身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足够的额度。另外,还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
专家:不能再走低端老路
目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企业都表示根据目前公司的订单情况,出口业务暂时没有明显复苏的迹象。
企业应如何减少主要客户订单锐减而带来的压力?
李晓峰认为,进出口贸易可能会在一年内恢复正常,企业仍然要坚持以出口为导向,维护珠三角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随着国内和部分欧洲国家推动经济复苏,企业可以考虑向国内或者欧洲市场扩展业务,不要把宝都押在单一市场上。
在谈及外贸企业的生存问题时,肖奎喜提到:“疫情是危也是机,能倒逼我们的企业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技术含量和劳动生产效率。从长期来看,这也是一个规律,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走低端的老路是行不通的。”(杨天、陈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