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曲家瑞的斜杠人生:年龄不是用来界定女性的号码

第一财经2020-09-23 17:00:55

作者:吴丹    责编:李刚

一个人在上海宾馆里隔离的第十天,曲家瑞的抽屉里多出了每天三顿外卖附送的30双筷子和30个勺。

她发现,人的生活里,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空间和物件。十天里,两套换洗衣服,一套洗漱用品,一盒自带餐具,就是全部所需。生活依旧围绕着工作、锻炼和一日三餐。唯一多出来的就是每天三次的量体温,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平静节奏里,不用确切知道几点,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时间轴生活。她想,未来的世界或许就是这样,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个的胶囊里,“人与人的依靠没那么强,彼此能更独立”。

疫情后创作的新作

说话语速极快的曲家瑞,因为在《康熙来了》担任嘉宾时犀利敢讲的风格而被大众熟知。她更重要的身份,则是艺术家、明星教授、二手玩具藏家和作家。

在“女性30+”成为一个被反复热议的话题时,围绕女性的情感、婚姻、事业、独立所遭遇的困境,成为社会性议题。而曲家瑞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一位55岁的独立女性,可以尝试无数职业身份,可以选择单身,敢于做梦和尝试,更可以活得无所拘束,快意酣畅。

曲家瑞与小S、蔡康永合影

她家境优渥,父亲是台湾水产协会理事长,15岁赴美,1990年拿到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32岁回到台湾任教。这一路看似顺遂,其实充满困惑、迷茫和抗争。在她的艺术展《曲家瑞,你哪位?》里,你能看到这不平凡的轨迹。

展览上有她从20岁到50岁的自画像,有她走遍世界收藏的几千个二手玩具,布满整个房间。她位于台北地下室的工作室,被原封不动搬到现场。从那些旧照片、旧信件和手稿中,勾勒出曲家瑞的艺术历程。

“展览对我来说,是多年来心里的梦想。它不是总结,是我的过去,我是在跟过去告别。”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曲家瑞说,正是因为在自己身上的头衔太多,她想要抛掉这一切,从零开始。

《曲家瑞,你哪位?》展览

去年,《曲家瑞,你哪位?》苏州首站亮相,兔子丝网版画迅速售空,T恤也卖断货。但深圳站因疫情而匆忙收场。10月1日,巡展将在厦门开启,对她来说,这是无论如何都要出席的一次聚会。她义无反顾抛下需要照料的母亲和手头的工作,从台北飞到上海隔离,只为亲自到现场。

隔离期,她依然在微博上与粉丝活跃互动。她与粉丝之间,是一种相互给予的关系。年轻人喜欢曲家瑞,是因为她身上有着与他们曾经相似的困惑、自卑、迷茫,也有骄傲与逐渐丰盈起来的自我,他们想从曲家瑞身上获得鼓舞和力量,像她一样闪烁光芒。

她会跟二三十岁被负面情绪包裹的年轻人说,人生才刚起步,站起来往前走,每个人绽放的时刻不同。她告诉他们,自己曾经也很自卑,经常否定自己。

曲家瑞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是在自卑和不断跌落谷底的过程中,挣扎摸索着建立的。从小,家里的四个孩子里,相貌普通的她是最被忽视的那一个。童年时驼着背躲在人群中,上中学时为了博得大家一乐,学会搞笑。15岁到美国时,戴着厚镜框,英文不好,没人知道她是谁。成长路上,她没有喜欢过自己。她用整个青春期绕过大半个地球,找寻自我。

曲家瑞家境优渥,15岁赴美留学

做自己,是曲家瑞经常说的一句话,绘画则是她通往自我的那条路。1984年,19岁高中毕业的她拿到全美首奖。本科好不容易申请到库伯高等科学艺术联盟学院全额奖学金,父母都反对。他们对她的期许就是弹好钢琴,嫁个好人家。她为此跟父亲远洋电话沟通了一个月。直到有一天,父亲默不作声挂断电话,才算是默许。

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画自画像,直面真实的自己。从20岁时的血气方刚,30岁时的冲动与愤怒,40岁时的沉稳安静,直至50岁时的自洽与满足,都呈现在无数自画像中。她把自我的纠结与和解,都画在画布上,变成一个特立独行的曲家瑞成长史。

经历轰轰烈烈的恋爱,始终没有选择结婚的曲家瑞,越来越适应一个人的自在与精彩,“我活得有尊严,不向男人伸手要钱,想到什么就放胆去冲,敢做梦,一切成就都靠自己。”她曾写,“年龄不是用来界定女性的号码,它是我们身上最有价值,出生至今积累最骄傲的印记。”

她越来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人生该怎么过,“虽然还是一样的倔强、坏脾气,但至少可以很骄傲地说,没有让15岁的自己失望。”

年纪带给她的不是怀抱着过往成就停滞下来,而是更加有勇气地果断告别这一切。当台北工作室的全部画作和物件被30件大纸箱全部搬去展览现场,她望着空阔的四周,重新开始的感受更为强烈。

她仍然想要冲破自己,打破那些过去的身份、作品和标签,“没有什么比推翻自己更爽了。”

2018年出版的《于是,我们交换了青春》,讲述了曲家瑞的40个玩具娃娃和自己的成长故事。

在采访中,曲家瑞数次说道“清零”这个词。对她来说,这半生清零重启的时刻太多,她不怕跌落,怕的是站在高处而不自知。跌落和失意的时候,是她彻底自省的时机。“我是一千万次从零开始,一天之内都可以归零两次。”她想要用展览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活成曲家瑞,永不满足,永远向前。她也不会去定义“曲家瑞”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太早定义,就局限了未来。她最期待的是,看到自己60岁的人生将会有多精彩。

谈及女性的身份和年纪困境,她说,很想要写一本书,献给那些年过50岁的女性。在匆忙前行的社会节奏中,这群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都被忽略了。50+女性的困境在于,孩子长大了不再需要她们照顾,事业到了瓶颈期,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如果再碰到家庭关系的破裂,打击将是巨大的。曲家瑞想告诉她们,人生并没有到谷底,“不要害怕,不要疑惑,不要把所有希望压在孩子和先生的身上。我55岁还在办展览,草间弥生70多岁还在创作,50岁算什么啊。人生本来就是有赚有赔,想改变就去改变吧。”

对话曲家瑞:站在高处应该担忧,跌落谷底才应该高兴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的马拉松

第一财经:今年3月,很长一段时间你在陪伴母亲,在疫情期间奔走于医院,经历了母亲摔伤、手术和康复,再去面对人终将老去这件事,是否有更多感触?

曲家瑞:妈妈生病的时候,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跌倒的那天晚上,我在家附近吃夜宵,接到电话,姐姐和弟弟已经在我家了,但没有一个人敢做决定。我的感受是,人生的挑战是一个接着一个,当你认为最完美最没有防备的时候,老天爷突然丢下来一个炸弹。

妈妈手术以后的康复期,大小便不能自理,一开始很害羞,不愿意让我们帮她处理,自尊心很强。她躺了一个月,从一个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到慢慢站起来、慢慢走,到现在可以自己走了。这对我也是很好的影响,她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

第一财经: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曲家瑞就是自信独立的女性代表,是女孩最想成为的样子。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但很多人的迷茫在于,不知道什么才是“做自己”。

曲家瑞:做自己是非常困难的路,我年轻时候是一个没有太多话的人,花了很多时间观察周围人的举动和眼神,看他们是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充满警惕。

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功课非常好,我很崇拜他。我发现他每天上课前或者下课以后就消失了,结果我跟踪他才发现,他在外卖店打工。每天上课之前,他要到这里做好全部的菜,再去上课,午餐的时候又过来卖。我才知道他家里很穷,身上穿的都是二手店最便宜的衣服。但他整个人看起来太有才华了,原来一个人身上不需要名贵的衣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光芒,穿什么衣服都可以是最好的。

那时候他就是我的榜样,一个坐在垃圾山上的王子,每天自由自在,功课是最好的。而我看似是一个华丽的公主,其实并不是。

做自己不是要把口号喊出来,这个过程很难,哪怕看到那么好的榜样,我也做不到,只能取其中一点。

我问过自己,如果只能活到几岁,最想做什么?我最想画画,画画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丰富我的人生。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人的马拉松,没有别人,不知道谁跟你比赛,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非常稳,沉得住气,一个人经受困难和痛苦,极度自虐。因为做展览,我拿出30多岁时的自画像,那时候的我意气风发,手很稳,很果断,有自信。现在55岁,对颜色的掌握没那么准确和稳定,但我更谦卑。我40岁就老花眼了,还骨折过,眼睛也没法像以前那么精准,但我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很多颜色,又打开了新的窗户,新的感知。现在我会用二三十种颜色去描绘,创作的乐趣就是,永远充满挑战。

如果失去精神状态,那才是真的完蛋

第一财经:这两年,女性30+的话题热度很大,从大陆热播的《三十而已》,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女人30+》的综艺节目,都把女性的年纪当作讨论话题。你怎么看年龄与女性之间的关系?

曲家瑞:我大一的时候,老师每周五会带我们去纽约MoMA看画展。看到一个男生的作品,才25岁,觉得他好厉害,我们还要6年努力才能挤进MoMA。转了很久,终于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了,一看,都65岁了,女生怎么会那么糟。

这是重男轻女的社会,我们都是在男人的审美观念下长大的。男生从小背负一切的期待,容易得到资源,但就算成名很早,如果站得不稳,一样会往下坠。女生懂得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是在做真正的自己,一旦站上去就屹立不动。那个年轻艺术家没几年就从艺术圈消失了,而那位女性艺术家最后成了大师,90多岁才过世。

人生是很长的战役,不用担心着急。女生就算选择了结婚、生孩子、照顾家庭,都没问题,带完孩子7年后再出来,一样可以,就怕你觉得自己不可以。

去年我做了一个金钟奖颁奖的视觉总策划,翻遍毕业作品,找了30个女孩子来做。我自己在一路成长中,没有得到好的机会,当我有主导权的时候,我要把舞台献给年轻优秀的女生,让全部的女生都站出来。最后我们得了红点奖,在红点手册里,有全部女生的照片。

第一财经:2019年被你视为坠底重生的一年。很多人会想,曲老师已经拥有了名声和成就,为什么还会到谷底?

曲家瑞:2019年我知道很多生涯都已经到瓶颈了,教书、创作、感情、人生都是,找不到一个方向,不知道怎么办。我就激励自己,什么都没有了,那就做起来吧,怕什么呢?

一个自信的人,不可能24小时都自信。我本来就不是要给大家看一个面向的人,欢乐的背后有很多不确定,人不可能永远高高在上,那不是永恒。站在高处应该担忧,跌落谷底才应该高兴,我情愿在谷底,唯有掉下来才会反省、自觉。人为什么会狂妄,就是站得太高。

第一财经:你会想象60岁的自己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吗?

曲家瑞:我还想象不到,但肯定是从容坦然的。我一直在跟身体养分急速流失的自己交流,这个年纪,胶原蛋白和骨质都在流失,我看着三年前的照片跟现在都不一样,但这就是我,我接受。几岁的人就该有几岁的模样,但如果失去精神状态,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