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绍兴模式”:资金压力如何缓解?

第一财经2020-10-21 22:38:02

作者:缪琦    责编:任绍敏

“走在老城的石板路上,如果能跨越时间,你说不定就和王羲之碰面了,因为这条街他真的走过。”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徐觉民的一句颇有画面感的话,让绍兴古城保护的优势跃然纸上——这里的古城资源具有历史的真实性。除此之外,拥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的这座古城,还拥有风貌的完整性,并因原生态的保留而具有生活的延续性。

绍兴古城八字桥

在我国和世界城市建设史上,建城几千年城址未变,格局依旧,并不多见。在这样的特点和基础上,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一直在探索“绍兴模式”。

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平衡

面积达9.09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正在变矮。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曾经的“第一高楼”绍兴大厦等高层建筑被拆除,原来的两栋12层行政中心降至5层,接下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高层建筑将被逐步疏解。

在大兴土木、高楼崛起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此番高楼的“改造”“拆除”“降层”引人关注。事实上,在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的平衡上,绍兴如何做好这篇文章,一直在思考、在谋划、在实践。

绍兴迪荡新城

今年5月,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专题调研古城保护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唱好“双城计”,既要发展新城,更要保护好古城,要坚持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把古城打造成绍兴城市文化体系中最耀眼的明珠。

发展和保护,不再是此消彼长的矛盾,而是让城市价值增强的“两条腿”。

徐觉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偏远山区的1000平方米,可能不如大城市1平方米的价值高”,通过保护古城,让整个城市的品质和价值提升了,也即单位数量减少、单位价值增加,才是更长远的利益所在。

保护的理念有了,合理利用的思维还要跟上。这也是“绍兴模式”的独特之处——2019年1月1日,《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和多数古城区聚焦“保护”不同,绍兴增加了“利用”二字。

用马卫光的话来说,古城是绍兴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加强古城保护利用是打造现代城市体系、重塑城市文化体系的重大任务。

作为绍兴古城保护利用的法律保障,《条例》规定,对古城范围内现存不符合城市天际线、传统格局、历史风貌要求的建(构)筑物,应当根据古城保护相关规划逐步依法实施降层、改造或者拆除措施。这些政策法规,成为了前述“改造”“拆除”“降层”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依据。

在古城逐渐复原成形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利用来产生综合效益,来“反哺”古城保护。政府不考虑“赚钱”,但要把这块区域用活、盘活。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绍兴于去年施行《条例》之外,专门承担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与监督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应运而生,这也成为古城保护上通过成立一个专门部门来统筹相关部门、打通体制壁垒的创新之举。

“一城一桥三故里”等片区多个项目近一年多来陆续推进,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与此同时,绍兴把古城区块的保护利用独立编制了“十四五”规划。

绍兴环城河两岸的新老城

另外,绍兴还组建了古城保护利用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方向性、专业性的意见建议。这相当于是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团队参与古城保护利用,从而为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提供文化依据。

资金压力如何缓解

马卫光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提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城,在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应更加体现包容、开放和创新的精神,这对于绍兴来说是具有挑战的。

这个挑战也体现在古城保护上——如何用好现有资源为古城保护提供财力支持,又如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入驻古城,显然需要当地政府的智慧。

“古城保护的投入很大,资金缺口不小。”徐觉民坦言,在古城保护上,国家层面的支出补贴较少,财政压力主要落在地方政府肩上。每年,绍兴会从市区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古城保护专项基金,但这笔资金“远远不够”。

除了多渠道融资,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徐觉民总结了绍兴采用的几种模式。比如,由政府平台投资,后期交给社会进行市场化运作。

他举例说,一个名为“风越里”的绍兴古城特色街区项目,就是这样的模式,由政府出资改造后,交给企业运营,然后每年返给政府一定回报。对政府来说,这是一种长期的收益;对企业来说,则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运营。

再比如,把一片区域的改造整体打包给产业运营公司,向企业出让土地的同时,也要求企业同步把古城保护利用的项目运作起来,“哪一块作为文化改造,哪一块工业遗产要保存,都要同步做好”。

在绍兴人看来,古城保护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把文化底蕴挖掘好,然后用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兴起,再借旅游带动当地的消费和商业发展,这些产业带来的经济收益,用来支持古城文化事业,这就是“文商旅一体化”融合的理念。

绍兴西小路与西小河

数据显示,目前来到绍兴旅游消费的最大客源地是上海,不少祖上是绍兴人的上海人来感受乡愁,体验江南水乡文化成为了当地文旅消费的主力军,“高铁通了,来去也很方便”。

徐觉民觉得,“城市品质提高了,整体社会效益提升了,使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不能只看单体项目的效益”。毕竟不少像鲁迅故里这样的大IP,不仅仅只考虑盈利角度,更是要在古城的保护、文化的传承上来体现价值。

随着文化要素和商业创新模式的引入,公共配套设施也同步完善的古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投资者。

“之前有个网络公司到我们这边来考察,看到古城的老房子,就提出以后想要把办公室设在这里。这群年轻人办公只需要网络和设备,其他靠的就是智慧来创业。”他说,对于年轻人和科技创业者而言,这里可以找到他们儿时的记忆,而舒适的环境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