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向阳:加快四个核心能力建设,向一流资管迈进

第一财经2020-12-04 19:10:41

作者:邸凌月    责编:林洁琛

2020年4月,江向阳正式任职博时基金董事长。此前,江向阳担任博时基金总经理之职已近五年,博时实现了资产管理规模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迈进。

站在当下时点,江向阳表示,在招商局集团的战略引领之下,博时要秉持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使命,加快四项核心能力建设,分别为核心投研能力、产品服务能力、线上客户服务能力以及数字化能力。博时将紧跟资管行业发展的方向,坚定建设一流资管企业的目标。

人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7月,博时基金正值低谷期,江向阳临危受命出任公司总经理。

资料显示,江向阳是经济学博士,历任招商局金融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网信办)主任;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中国证监会深圳专员办处长、副专员;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处长、处长等职。

“起初,我对基金行业的理解还不算深入,但当时博时人心思变、规模滑落至16名开外,招商局集团下定决心要求变革。”江向阳表示,这就其个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负众望。2015年底,博时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行业排名提升到第12位,2016年排名行业第七,2017年重回前五,此后稳居前列。

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江向阳任职总经理期间,博时建立了一支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培养梯队,他们深深地打上了博时烙印。

具体来看,博时建立了一个“10年投资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研究员扎实做好4年产业研究,之后通过一套答辩程序和标准,如果合格,可以进入投资体系,从基金经理助理做起。经过接近10年的培养,研究员有机会成长为相对成熟的基金经理。

为什么要这么长的周期?因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必须对2~3个产业有深度研究和深厚积累,否则,可能会不够扎实,没有定力。

这是博时人引以为傲的投资人才培养体系,博时基金员工离职率略低于同行业,投资研究等关键岗位员工的离职率相对而言更低,“这套体系对稳定投研人员的预期非常有效,研究员发展路径清晰,预期稳定,每一年都能学到新知识,每一年都有职业成长。”江向阳说。

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我现在是董事长也是党委书记,最近按照招商局集团的统一部署,公司在开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专项活动。我们的党建工作要抓管理、抓队伍、抓作风。只要把这几个问题抓好了,我们就不怕市场竞争,就可以实现突破。我们鼓励大家提问题,要加强跨部门交流、沟通,有意见有困惑,大家都可以说出来,增强大家的归属感,长远建立价值观。”谈及近期工作,江向阳提出自己的想法。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博时基金蓬勃发展的土壤之一。江向阳描述到,博时不搞论资排辈,能力不行、执行不到位的,大家反映多了,我们会去调查研究,如果确实不能胜任,可能就要转岗或降级。我们提倡员工积极建言献策,员工的建议被公司采纳、有明显的改善,还会给他奖励。

江向阳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业处于重要转型期,资产管理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博时目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资产管理公司爬坡越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面临很多内外部挑战。越是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越要提高站位,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

加快核心能力建设

博时基金作为公募行业的老兵,取得今天的成绩颇为不易。截至2020年三季末,博时基金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近1.4万亿元,服务客户总数超过1.2亿人。“船到中流浪更急”,江向阳坦陈,作为较大体量的资管公司,在感到“使命光荣”的同时,更感到“责任重大”,每一分都代表着投资者沉甸甸的信任。

对于未来,江向阳称,博时基金当下的中心是加快四个核心能力建设,一是核心投研能力,二是产品服务能力,三是线上客户服务能力,四是数字化能力。

投研端,博时的投研一体化改革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还要继续深化推动;产品端继续发展类别齐全、风格鲜明、业绩优秀的产品线和投资策略、配置工具,努力涵盖国内和境外的不同资产、满足各种类型客户的投资需求;线上服务端,博时正在打造平台、产品、场景三位一体互联网服务平台,有望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数字化能力方面,公司正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从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服务四个方向发力。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博时基金将继续聚焦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不断增强为投资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坚定地向建设一流水平的资管公司目标迈进。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