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点赞兰州大学预测系统,但气温影响新冠传播仍有争议

第一财经2021-02-03 21:53:45 听新闻

作者:马晓华    责编:杨志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点赞兰州大学研发的“全球新冠疫情预测系统”。

不过,《自然》旗下的杂志最新发布的研究称,气温对新冠病毒传播影响较小。

去年5月25日,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发布《全球COVID-19疫情预测系统》称,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疫情预测系统,旨在科学预测疫情发展,为战略研判疫情态势、采取有效防控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参与此项研究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介绍称:“这个预测系统是包含温度、湿度、城市人口密度和对COVID-19感染的控制强度的新颖模型,我们发现环境温度和大气中NO2含量是预测新冠疫情的两个重要指标。新冠疫情传播的最佳温度是5℃~15℃,全球70%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在气温5℃~15℃。”

这个系统的建立,基于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等人的前期研究。

2020年9月20日,黄建平等人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杂志上刊发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最佳的传播温度论文《Optimal temperature zone for the dispersal of COVID-19》(《COVID-19扩散的最佳温度区间》)。论文称,研究者发现,存在一个最佳气候区,在该气候区中,SARS-CoV-2的浓度在周围环境(包括物体表面)中明显增加。这些结果强烈暗示,到2020年秋季,COVID-19大流行可能会周期性传播,并且可能在中纬度的大城市中再次暴发。

另一篇是2020年12月22日刊发在《推进地球和空间科学》(ADVANCING EARTH AND SPACE 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关于“新冠肺炎非药物干预的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indicator for COVID-19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研究者发现,封锁绝大多数新冠肺炎袭击区域的空气中NO2浓度急剧下降,而且自锁定以来约两周,新确诊病例的总数达到了拐点,并且在锁定后30天内可减少约50%。研究者认为,NO2卫星观测可以帮助决策者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该流行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对于环境相关因素在新冠病毒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上述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告知。

2月2日,普林斯顿大学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上刊发了一篇关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SARS-CoV-2暴发的变异”(Variation in SARS-CoV-2 outbreaks across sub-Saharan Africa)的论文。该研究通过建模发现,气温对病毒传播影响较小;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交通和连接可能是该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小至关重要的原因。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虽然除南非和埃塞俄比亚外,所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总病例数均少于100000,死亡人数少于1800,其总数远低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但是, 却不能代表此区域人群感染率低。血清学提供了另一种更直接的感染百分比测量方法。肯尼亚血库的初步血清学研究阳性率5%~10%,马拉维城市的医护人员血清阳性率9%~16%,尼日利亚尼日尔州的医护人员血清学阳性率20%~30%。研究认为,人口年轻化、分散、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系统,反而在流行中让他们获益。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认为,较早的建议认为,仅非洲总体上更热带的环境可能提供保护作用,但缺乏证据支持。不过,各地区的交通和连接是对疫情影响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预测系统中,不可忽略。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