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上线事宜备受关注,随着上线时间的逼近,有关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方式、时段等细节内容逐一明确。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环交所”)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发布公告,内容涉及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以及其他事项。公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下称“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对此,一位熟悉碳市场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这份公告首次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方式、时段等细节,主要是为了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保护各方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之后会公布碳交易市场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指引”。
首次明确交易方式
上海环交所此次发布的公告,首次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时间等细节。
交易方式上,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其中,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
交易时段与A股市场一致。前述公告显示,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公告同时明确,每个交易主体只能开设一个交易账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申请多个操作员和相应的账户操作权限。交易主体应当保证交易账户开户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和有效。
根据部署,全国碳市场预计6月底启动上线交易。6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会议指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抓手。要深刻认识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的重要意义,做好上线交易启动仪式准备工作,积极谋划交易启动后各项具体工作,不断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围绕法律制度、技术规范和业务规则建立起来一套非常完善、体系化的制度。
在法律法规层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于3月征求意见。今年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曾透露,将推动《条例》立法审查进度,争取今年出台。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中,包括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在部门规章层面,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比较正式、全面地涵盖了全国碳市场各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在规范性文件和基础指南方面,围绕数据报告、配额分配方案,市场建设和运行包括登记、交易和结算等业务规则,构成了整个全国碳市场的制度体系。
目前,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了八个高耗能行业于“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将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燃气发电机组)2200多家企业作为突破口,纳入第一次交易主体,后面按照各行业的成熟情况稳步推进,成熟一个、纳入一个。而发电行业覆盖的碳排放量将近40亿吨,将会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从碳交易正式上线到今年年底,半年的时间里,2200多家电力企业要完成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交易、履约清缴等全流程。2021年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段时间中,因为市场机制的形成,会有一个全国碳市场机制下的碳定价,逐步对社会、产业、企业在能源投资生产决策中产生影响。”
中欧方式对比
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包含“碳交易”、“碳税”、“碳边境税”互补的“三支柱”体系。与我国碳排放交易的主要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略有差异。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于2005年开启,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的介绍,欧盟排放交易计划采取了“限额与交易”原则(Cap-and-Trade)。即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上限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可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且该上限会逐年降低,最终实现减排目的。
换言之,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即欧盟碳配额(EUA),那么就可以将剩余的EUA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EUA,否则将会受到重罚。
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类似的是,我国的碳交易的环节也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类市场。一级市场主要为“配额的创造”,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委托机构管理,创造和分配碳排放权配额。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则主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
但两地在交易场所上有所差别。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分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在欧盟的现货市场中,减排企业将在碳交易所根据现货价格进行场内交易,或在场外直接与交易对手进行买卖,不通过交易所或做市商等中介。不过,场外交易的价格通常由交易双方谈判决定,由于不在交易所中进行,较场内交易有较大的违约风险。
从交易方式来看,在欧盟,拍卖(Auction)是分配排放配额的默认方法。28个国家(25个欧盟成员国和3个欧洲经济区/欧洲自由贸易区国家)在共同拍卖平台上拍卖其配额。但在发电部门之外,一些配额仍遵循“免费分配”的原则。
此外,上海环交所公布的交易规则存在类似涨跌停板的价格波动限制。而欧盟碳价(EU ETS)交易则没有价格限制,近年欧盟碳价攀升迅速,价格已经是疫情前的两倍还多。
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析,从覆盖行业来看,欧盟碳交易系统的行业覆盖范围由最初的电力行业及能源密集型行业,逐步向交通部门和钢铁水泥等特定产品的生产部门扩展。目前,初步纳入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为电力行业。中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核心专家组成员张建宇此前向第一财经透露,该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沃雷(Dominic Waughray)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未来国际社会应该向统一的碳市场靠近。“这将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跨国公司,你可以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遇见相同的机制,这不仅将为碳技术创造更大的竞争力,而且还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所谓的‘碳泄漏’。如果没有统一市场,这家公司就可以搬迁到没有碳定价的市场去生产商品,这是一种风险。”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