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发布,引起社会热议。新管理办法相较于2018年的《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有十个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彰显了北京市政府爱才引才留才的诚意。
一是文件名称有变化。新文件名称用“毕业生”直接替代了之前文件中“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表述。
二是对毕业生的定位有变化。之前文件的说法是发挥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下称“引进毕业生”)工作人才储备作用,营造开放、规范、有效的毕业生选拔培养环境。新的文件是进一步营造发现、引进、培养、留用优秀毕业生制度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宝贵人才资源作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三是管理原则有变化。之前文件提出引进毕业生工作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的原则,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多元评价,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新文件提出引进毕业生工作按照统筹总量、提升质量、保障重点的原则,实行精准引进、分级管理。建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管单位、用人单位组成的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决策科学、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三级管理体系。
四是申请人条件有变化。新文件对申请人的学历、年龄和资格条件都进行了调整。在学历方面,之前文件规定只有文化体育和郊区用人单位可适当引进本科毕业生,其他引进单位的毕业生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现在放宽到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同时对文化、体育和郊区用人单位的引进岗位和院校要求、学历要求做了细化。
在年龄方面,之前文件规定引进的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教育、医疗系统引进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现在的年龄要求是原则上本科生不超过26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
在资格方面,之前文件要求是应届毕业生,现在的文件扩展到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的毕业生。
五是指标分配原则有变化。之前文件指标分配原则第一条是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第二条是服务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鼓励创新创业。新文件中分配原则第一条把之前的一、二条合并了,改成支持北京市发展战略、重大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
六是创业领域要求有变化。对于创业的毕业生,之前文件要求创业企业属于高精尖、文化创意等市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创新创业成效突出。现在的文件要求创业企业属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创新创业成效突出或带动就业效果显著。
七是引进项目实行计划单列的范围有变化。新文件增加了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
八是办理流程和时间有变化。新文件明确说全程线上办理。时间上第一阶段的调查需求从之前的上年11月底提前到上年9月底前,分配指标从当年的2月底前提前到上年10月底前,申报公示从之前的当年3月到9月,提前到当年1月至8月。
九是落户期限有变化。之前的文件规定次年1月到12月就可以提交落户申请,但新文件提出主管单位指导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协商确认后,选择工作满半年或三年办理落户。郊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的毕业生工作满三年办理落户。
十是监督管理有变化。新文件要求实行为期三年的毕业生培养留用跟踪问效。
这些变化体现出了北京引入毕业生新政更加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更加精准、科学和规范,对广大有意愿来北京发展的非北京生源的优秀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对北京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利好政策。
对于优秀毕业生来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北京的平台和发展机会对于很多优秀毕业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很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过去可能因为政策原因没有机会来北京工作,新政策给了他们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有更大的选才范围,更好的留人方式。申请人的资格条件调整后,可以优中选优,挑选出更适合的人才。解决了户口问题,就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更好地留住骨干人才,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对于北京来说,可以得到更丰富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很多事关国家发展的重要功能。得人才者得天下,能够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来北京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更好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