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拉闸限电,背后的逻辑是啥?

2021-09-30 18:36:38

作者:王煜全    责编:张健

进入9月份,江苏、湖南、浙江等十余个省份相继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已经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临时停产或限产”的公告,这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停电了呢?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观点,一个是“下大棋”,另一个是“能源结构升级”。因为这样的观点容易引发社会误解,所以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所谓的“下大棋”,颇有阴谋论的意味。意思是说我们用高电费、高成本生产的产品出口到美利坚,老美只需要轻轻打开印钞机,毫不费力地买走我们的产品,薅走我们的“羊毛”。

拉闸限电停产后,供应量减少,中国出口的产品就更贵了,美国就要印更多的钱把通胀继续搞大,把通胀输出到海外,然后倒逼美元加息。

“能源结构升级”的观点是,中国已经承诺了基于巴黎协定的“双碳”目标,也就是“二氧化碳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通过拉闸限电,可以淘汰落后产能,倒逼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能源结构的升级。

因此有人认为,各省市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能耗双控”(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能耗消费总量),眼看指标完不成了,于是用一刀切的粗暴手段要求企业停产。

“下大棋”是肯定站不住脚的,“能源结构升级”看似有理有据,也符合国家战略,但其实你看看8月17号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能耗双控完成晴雨表》就会发现,广东、江苏、福建等地亮起了红灯,但是东北三省并没有出现预警,但是那里拉闸限电反而是全国最严重的。

这次限电的真正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可以用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那就是供应和需求的关系。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的数据,今年1到8月的全国用电量大增,达到了54000多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近14%;而发电量是53000多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发电量赶不上用电量的增长,说明需求太大而供应却不足了。

目前,中国的发电侧70%靠的是火电,与欧洲的火电烧天然气不同,中国是烧煤炭。另外30%是水电、风电和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但是今年的新能源发电量不给力,填补不了传统火力发电的缺口,导致煤炭需求明显上涨。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煤炭作为大宗商品出现了大幅涨价。再加上前些年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关停了一批高污染、高排放的小型煤矿,限制大型煤矿的开采数量,导致今年的煤炭供应确实是不够了。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发电成本不能由居民承担,电费不能涨价。发电厂的发电成本上升了,但电价却不能涨,出现了越发电越亏损的现象。一些煤电厂干脆停工维护,导致了供电短缺。

这次限电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限电事件让我们更加重视绿色能源,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储能系统,是未来十年值得长期关注的科技赛道。

相比煤炭为动力源的火电,新能源的优势十分明显。火电有资源依赖,发电成本受制于煤炭的价格,更别说高污染、高排放了。

太阳能对资源没有依赖,理论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规模的部署和运营后,不会出现发电成本大幅上涨的问题。

要想实现国家能源局提出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解决储能、光伏的采集利用等等问题。这次限电会让我们意识到过于依赖煤炭资源的弊端,全力发展绿色能源,加速清洁能源时代的到来。

第二,在能源结构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加速淘汰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政策也要相应地优化,不能一刀切地限电。

限电不是经济发展的解,支持新科技的发展才是。我们支持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低附加值产业,但是要跟科技产业区分开。

这次限电受到影响的芯片企业就通过媒体发声:但凡有可能,断电时应该给予芯片企业豁免权。

因为很多芯片制造与封测设备一年只停一次来检修维护,也就是所谓的“岁休”。关停一次,对芯片制造设备的损耗和寿命有很大影响,平常时候宁可人工三班倒,也不会停机器。

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用电量增加,不光是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也是高能耗产业,但是要坚决支持。所以不能一刀切,低附加值的高能耗产业才是消除的目标。

第三,疫情肆虐,中国的工厂承担了很多外来的生产需求,稳定运转的中国制造是全世界的定海神针,短期能耗上升是好事,不要因为限电耽误机会。

因为对中国制造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疫情逐渐复苏,我们要做到持续供应,让中国制造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球更加无可替代,这样可以加速中国制造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所以,在治理污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能不限电,还是不限的好。

(作者为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中国区首席顾问)

举报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