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录|低估值 高价值,布局港股高端制造

第一财经2022-01-28 13:44:26

作者:航宇    责编:许欣然

中国高端制造业有长期发展空间,这一主题在A股关注度较高,而港股估值低迷,投资高端制造板块是否应首选港股?如何发掘高端制造主题的投资机会?大行其道对话行健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兼副投资总监潘振邦。

第一财经:您今年是比较看好高端制造板块,那么您看好它的原因是什么?

潘振邦:第一是我国进入 WTO(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是20年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通过比方说跟国外的客户的交流,所以它们现在都慢慢变得更成熟,然后在国外的竞争力也能体现出来,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猜还是挺重要的,如果我们说从比较中低端的制造业的水平,发展到现在比较高端的水平,人才的原因是很重要的,我国事实上在高等教育里面的投入,在过去20多年来是很多很大的,所以这一批的人才也是推动我们的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高端的一个很重要的推手。

消费者现在他们要求的是更高质量的更高的功能的更高水平的这些产品,所以肯定对这类型的产品有一个需求,这个需求就形成一个很好的市场,给这类有能力的公司去发挥,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看好这个板块的主要原因。

第一财经:我们谈高端制造以往谈的比较多的就是A股的高端制造,那么香港市场的话有没有这类的板块?

潘振邦:也是有的,事实上是。由于A股这边可能市场的空间更广一点,但是港股这边也是有的,我们说高端制造的概念也不光是说某一个行业,事实上高端的概念可以放在不同的行业里面,比方说电子的元器件,比方说汽车的零部件,尤其是现在汽车的这一块正在迈向更多的智能化电动化的这一块。然后还有比方说光学的产品也有,电动工具的产品也有。

然后我觉得还有一个挺重要的概念,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这些高端的,从产品的角度去看,从中端迈向高端,但是事实上在很多公司可能它们产品还是传统的产品,但是在生产的过程,它们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这些对于生产的要求的改善提升,事实上我们觉得它们也是从中端迈向高端的这些制造业,这个概念来说,从它们提高自己的效率效益这个角度去思考的。

第一财经:您刚提到这些板块,以往我们是把它归类为传统的制造业,但是您提到里面有些公司它是有高端制造的这种成份的,那么我们作为投资者怎么样从中去找出这样的公司?

潘振邦:我觉得有几个挺重要的指标,比方说第一是它的研发人员有多少。刚才我也说了,由于我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推手就是人才。所以第一在进行我们的调研的时候,可能我们也看一下它们在整个员工的团队里面,研发人员的占比是多少,然后再看看它们研发人员的平均的水平,比方说学历,比方说专业的程度,这个是第一。

第二事实上我们也看它研发的投入,一般来说就是说它研发的成本的投入,有些公司可能没有太专注在研发的这一块,可能它们在研发的投入占它们收入的比例可能不太高的,有些可能就在一个点以下,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很好的很专注在研发的公司,它们投入可能5~8个点都有的。所以如果有这样大量的投入的时候,比方说产品的推陈出新,这个产品的迭代的能力肯定是更强,这个是第二点。

第一财经:那么您认为在香港上市的这些高端制造的公司跟A股同业来说,它们的上市公司的质量是不是有差距?

潘振邦:我觉得从质量的角度来说,这个差距事实上是不大的,但是A股这边可以说由于市场更大一点, A股上市的公司有4000多家。所以A股的这边可能广度是更广一点,港股这边广度可能没有太广,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是去挑选一下的时候,港股这边我觉得还是有的。

第一财经:那么谈到投资价值,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港股市场表现都非常地低迷,那么A股的表现就比港股要强很多,当然高端制造也是A股一个非常热的板块,所以相对来说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港股在这种低估值的情况之下,这个板块的投资价值比A股更高?

潘振邦:我们的观点是这样子的, A股和港股两边事实上它们的估值的体系也不一样,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存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 A股跟港股的估值我们觉得也不能有一个很简单很直接的对比。但是总的来说港股这边的绝对的估值的水平还是比同类型的A股的估值是要来的低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我觉得投资在港股的这类型的公司的时候,我们第一内在的价值可能更好一点点。第二就是安全的边际可能也是更好一点。

第一财经:您觉得高端制造这个主题,它的投资的机会,时长会有多长?

潘振邦:我觉得从目前的水平可能它们还有最少5年10年的路去追赶的,追赶谁,比方说日本有公司同类型的,德国有公司也是同类型的,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国的公司A股那边也有,港股那边也有,事实上它们通过技术的提升,产品的设计,新的功能的推出,然后还有就是说这些成熟的经济体里面的这些公司,可能它们有青黄不接的问题,可能它们有事实上很大的一块,过去生产的产品应用的市场都是在成熟的经济体里面,供求两边都是在成熟的经济体里边,但是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越来越多的生产的过程已经搬到中国这边,如果说比方说有一个产品在中国生产的,但是核心的零部件还是在日本和德国这边去生产的时候,它们要把这个产品运到中国这边来,运输的成本,还有要对在当地的客户的服务,比方说,它们都是不能很到位的,我觉得是。所以这样来说我们的空间我觉得还是挺大的。

第一财经:过去两年的港股大盘表现都比较低迷,那么在今年1月份的走势是比较的转强,所以您觉得今年的话港股能不能摆脱过去的低迷?

潘振邦:我们觉得这个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原因在哪?原因在过去的一年多,一年多里面,基本上我们的市场受压抑,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在政策的收紧,也不光是金融的政策,还有很多不同行业的监管的政策,偏紧以后,肯定是要有一个调整的,这个调整事实上就给市场有一个很好的恢复的空间,我觉得还是挺重要的。

第一财经:那么今年您判断港股会升到一些什么样的点位?

潘振邦:事实上如果我们看从2020年的高点的时候,到去年的低点,港股下跌的幅度事实上是挺多的,所以可能从目前的水平有一个10-15%的反弹,事实上还没有到之前的高点,还有一个不小的距离的,所以我们觉得难度应该也不太大。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