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的最后一段时间A股破防,投资者在“战战兢兢”中将迎来虎年,能有像样的“反攻”吗?谁能在全年贡献出超额收益?《问策2022》牛年待基系列帮助投资者们认真梳理分析了“金融地产”“医药中药”“数字经济”“锂光芯新”等板块的“涨跌”逻辑,而本期中航基金权益投资总监韩浩将全面剖析“开年即无抵抗下跌20%的军工板块”和“被市场遗忘的专精特新”。
本期嘉宾中航基金韩浩:经历过A股市场两轮“牛熊”交替,领悟“赚上市公司内生增长的钱”才是投资首选!
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廉赵峰。坚信投资中找到最适合投资者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业绩不达预期 年后仍需小心
主持人韩瑛珂:已经临近春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这个问题已经意义不大,但我还是想知道你们的观点。
韩浩:首先要鉴别自己持股还是持币,要鉴别自己手中持有个股的行业,是不是面临“杀估值”的行业。在节前杀完估值之后,到出年报和一季报还有一波杀业绩的情况。第一波下跌我个人觉得其实杀得差不多了,而且在1月31号之前有硬性的规定要发布年度的预报,所以我觉得这波杀估值会告一段落。但到真正出年报,还有一个业绩的真空期。那么在这一段时间,有部分公司业绩有出现不达预期的情况,那么对整个市场就有进一步杀业绩的风险。
主持人韩瑛珂: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有规定,如果业绩有大幅的异动要在1月31号前发布业绩预告。所以业绩不达预期的问题,难道在1月31号之前还不会充分地暴露出来吗?
韩浩:我们比较担心的其实刚好是指一些业绩增速很有可能非常好,但是它出来的数据又达不到市场对它的一致预期。比如说大家对于一些行业的预计增速可能会在50%,甚至更高。但是有些公司年报的业绩预告只到40%,甚至比40%更低。这类公司我觉得会面临有杀业绩的风险。整个市场情绪偏谨慎的时候,最终数据跟市场预期一致,或者略低于预期,在市场的解读上都会觉得是不达预期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投资是“磨砺”心境的过程
主持人韩瑛珂:那业绩在没有出来之前,投资者也不知道公司情况到底怎么样。投资者该怎么办呢?
韩浩:我个人建议投资者即使在目前市场情绪比较差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恐慌,大家一定还是要把格局和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以新能源汽车行业给大家举个例子,之前这个行业市场渗透率从5到20是最快的增长速度,今年基本达到这个水平。
但我们站在2022年,甚至站在2025年、2030年的维度,整个新能源汽车远不止于此。2022年可能会在500-530万台,那么未来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个人觉得最终可能到达2000万台。如果2000万台乘以单价约为25万,其实就是十几万亿的行业。而且目前还有接近百万级别数量的出口,加之国内新能源汽车是有先发优势的,那么未来也是个1000万台的体量,那整个行业的市场容量未来就有几十万亿。所以这种行业过去涨得很多,过程当中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追溯过一些A股历史上涨几十倍的行业,这些行业中有很多大牛股,在整个产业周期中股价也都出现过2-3次30%甚至到50%的回调,这是正常的。所以如果大家觉得赛道确实没有问题,拿的公司卡位也非常好,是细分赛道的大龙头,而且未来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格局也比较清晰,我觉得就不要让波动或者市场情绪变化影响大家持股的信心。像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甚至是医药当中部分细分赛道,如果我们把时间周期拉长,这些行业在A股未来的成长性,仍然还是会非常好。
没有只“涨”不“跌”的牛股
主持人韩瑛珂:那短期来看,春节之后市场如果进入反弹的阶段,你觉得最可能主线进攻的品种会是什么?
韩浩:首先我觉得金融跟地产两个行业,有非常大的概率会出现反弹。首先因为今年大的宏观调控节奏是以稳为主,所以大家预期今年年初信贷跟社融的数据会非常好。但是大家别忘了,从去年12月31号到真正公布一月份数据时,实际正好经历市场大幅下跌。它是一个数据的真空期,没有办法去证伪。也就是大家虽然预期都很好,但是数据没出来之前大家都会有各种担心。第二个问题是去年社融跟信贷就是天量,今年即使再次是天量,同比增长也非常有限。
当然大家预期市场流动性会很宽松,确实我们也看到央行的降息降准,在给市场提供比较好的流动性的环境,所以我认为银行整体的表现不会差。而且过去两年整体的银行板块也是处在比较超跌的位置,估值水平非常有吸引力。
那么第二个为什么会看好地产,我们虽然觉得整个地产行业,放在长周期来看跟新能源汽车、光伏这些行业没法比了。但是阶段性来看,在“稳”的大前提下,国内这些龙头的地产公司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实际上对于这些央企的房地产公司,可能会是一次重新估值的机会,而且它们的估值也趴在底部。银行跟地产这种低估值、业绩好、边际在改善的行业,在反弹过程当中可能会是一个主线。
那么第另一个主线可能会是消费,但这里要注意在食品饮料当中去掉白酒,因为白酒的估值仍然非常高。由于过去两年疫情的影响,社会零售品消费增速从过去的八降到了四。虽然近期疫情出现减缓,但是我们的数据仍然是在四位置上没有再回去。
我们一些大众的,比如食品饮料赛道,也包括一些调味品、乳制品、零食这些必需的东西,随着未来疫情逐渐受控制,它们的边际会有改善。尤其近期市场没有想到“奥密克戎”,导致大家对于消费预期又往下了一次,市场同步又出现了一波下跌。所以它们在2022年边际改善是一个非常大概率的事件。
我们觉得不管从反弹的逻辑,还是从2022年整个上半年的投资节奏上,大金融、地产和消费当中除了一些估值较高的一些细分行业以外,绝大部分都可能会更好。
但我个人觉得去配这两个板块的机构,也并不一定指望它会有多大的超额收益,而是在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的背景下,这两个板块可攻可守,即使整个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跌,这两个板块向下的幅度可能也非常小。但向上又有很多利好的预期。对于这种板块的预期和弹性不能想的特别高,全年整体衡量下来十几个点可能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收益。
军工一月“不休整”式下跌是“惹”了谁?
主持人韩瑛珂:那现在怎么看军工板块?我们怎样避免它们年报和季报的“雷”?
韩浩:我觉得近期市场情绪比较差,对于整个军工板块的解读有一些过分偏空。实际上军工行业在过去两年发生了一个质变,军工行业在2017 、2018 、2019年这三年行业整体的表现基本上应该排在沪深两市最后三名,表现非常差。但是在2020年的下半年,军工的订单这个数据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所以在2020年的时候军工出现了第一波订单填补的暴发式的行情。这个行业此前的历史上,从没有因为业绩出现反转而上涨,都是纯粹的题材炒作。但是从20年开始 是整个军工行业第一次开始放业绩,那么按照时间节奏,2021年在三季报之后整个军工行业又出现了一波比较大幅的上涨,这是因为三季报整个军工行业出现了超预期。
不可否认,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整机厂的一些核心的军工企业的年报公布出来之后,有一些低于市场预期,但是大家还是要看到,我们整个军工行业过去是成本加成的行业,就是军方在你成本的基础上加 5-8个点,这就是你的利润。 那么今年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相信很多关注军工的投资者注意到了,以前我们军工企业绝对不会有大额的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也就是说军方其实支付给军工企业的军费实际上是跟交付周期相关的,节奏上大家很难把握,但是今年这些大的一些军工企业它们都发出了非常明确的公告,账上都趴了过百亿的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
另外,中证军工指数创新高的时候,整个军工行业的估值水平大概也就只有70倍 ,70倍是什么概念?如果拉过去10年甚至15年的周期,它平均的估值水平70倍,像2014、20 15年最极端的时候,军工行业的估值水平到过250倍,2006、2007年的时候到过150倍。整个军工指数创了新高,其实估值水平也就在历史中枢的水平上。而2022年仍然是军工行业业绩确定性非常大的大年,经过近期整个行业的调整,中证军工指数接近20%这样的调整幅度,其实整个军工行业的估值水平基本上已经到了中往下,而且往下很大一块的这样一个水平。
“上半场整机厂 下半场中上游配套”
持人韩瑛珂: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军工板块投资的顺序有没有优先和略后的考虑?
韩浩:我们公司之前对投资者有一个有口号:上半场“整机厂”, 下半场“中上游配套”。首先我们看到军工的订单,反应最快的一定是一些整机厂的上市公司,无论是战斗机、 轰炸机、 教练机、 运输机等等,所有大家知道的各种机型,大家去对应到上市公司,它们最先反应,因为它们最先有订单。那么下半场随着机型订单的不断变大,对于上游的需求会不断地增加,上游的一些配套企业的订单也会被带动起来 。
现在整机厂跟整机厂的上游也都是刚开始,这个行业的景气度的最高点还远远没有到来,这个周期会非常长。而年初这一次不管是市场原因还是因为个别公司业绩不达预期所造成的下跌,调整之后很有可能会形成我们有生之年军工行业最大的一次投资机会。可能有人觉得这么说有点夸张,但随着我们对行业、对一些公司的深入了解之后,我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军工板块都值得我们投资者去长期关注。
眼光放长 军工板块或投以“惊喜”
主持人韩瑛珂:刚才咱们说2022年的全年的超额收益不可能是在金融和地产板块当中,那会在军工板块当中出现吗?
韩浩:我觉得军工行业年初跌得比较多,最终到年底大家有正收益还是可以预期的,如果在开年跌了百分之十几,到了年底可能还会有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的收益,但大家想有百分之三四十的预期,我觉得就有点太高了。因为今年是“十四五”的第二年,“十四五”开局第一年开的比较好,那后面业绩就算再出来,同比去年的增长也不会特别超预期。我觉得这个行业整体来说,今年可能会是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是如果再拉长一点,把周期拉到2025年,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军工行业会有非常好的超额收益,但时间点我比较难把握。如果只看今年, 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有个优势要跟大家强调,今年一定是全球流动性逐渐收紧的年份,但军工行业受这种影响会比较小,流动性是否收紧对军工行业本身是没有影响的。
2022的超额收益或在“小而美”中
主持人韩瑛珂:那我们在寻找2022年超额收益投资方向,会不会在“专精特新”领域?
韩浩:过去两年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偏主导的,机构投资者重仓的股票过去两年都表现得非常好,而市场中市值低于200亿的公司被大家关注得很少,我觉得今年会是一个新的分水岭。专精特新一共三批292家公司,从行业分布上来看:77家机械设备排第一,消费电子 、医药化工和电气设备分别排在了2-5位,这些公司和一些细分赛道领域龙头业绩成长非常好,未来几年业绩能达到30%-50%的增长确定性。他们其中不乏一些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我觉得由于过去两年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和盈利模式,喜欢在大票里博弈,对那些有成长性的小而美的公司关注的少,而2022年初,高景气赛道在杀估值,之后我觉得大家会重新注意到这些小而美的公司,这里面有很多公司现在非常被低估,那么估值跟股价匹配好的公司今年全年取得超额收益、大幅跑赢市场的概率非常大。
策划:韩瑛珂
作者:韩瑛珂、李沛怡(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