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大猛子成了《来点财经范儿》的嘉宾。东方卫视播出的那一刻,他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这种感觉,起飞了。
白城是吉林的一座地级市,常住人口150万。家住在此的大猛子,十几年前还是小孩子时,就发现过年返乡有一种职业人,在四邻八舍之间风光无限,于是他深深记住了那三个字:包工头。2017年填写高考志愿,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土木工程,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刻,他绝对想不到,四年后自己非但没有如愿当上包工头衣锦还乡,反而成为了网络红人,仅在B站上几个月就收获70万粉丝。
2021年夏天,大猛子作为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国企建筑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所谓的技术员,其实并不是坐在带空调的办公室当小领导,而是要下工地,面对恶劣的户外环境,朝六晚十、没有双休日的高强度工作:什么力工、抹灰、扛水泥,凿石头、搬电缆,工地上啥活都要干,甚至弄不好还掉井里;开始时跟工友们的相处也不顺心。瞬间他明白为什么这个专业那么容易就能签约,因为干几个月就会有一批同事跑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带来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大猛子决定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切。最初他只想用视频来发泄情绪,但在分享工地辛苦日常的同时,他以苦作乐的幽默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也引起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乃至大学生工作落差的讨论。
大猛子名言金句包括: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
有时俨然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劝退代言人:“土木工程太好玩了。兄弟们,好好学习吧,考公、考研,不学习以后就来跟猛子做同事。”
有时参悟人生:“人人都笑大猛子,可人人不皆是大猛子吗?”
他的网络头像是大背头,白净小鲜肉一枚。特意注释:是我下工地前一天拍的。
然而现在的他画风却是这样的:
视频下面,经常会飘过这样一条评论:“提醒一下,UP主今年22岁。”
谁的青春不迷惘:他们的怕和爱?
在《来点财经范儿》录制直播时,大猛子在黑龙江鸡西的工地宿舍里连线,窗外气温零下20多度,室内他穿着迷彩大衣。比寒冷更让他闹心的,是这种日子没有尽头:“可能几年之后往上走一走,不用干活了,但是也还住着这样的宿舍,回不去的家,想不完的妈妈,就是你当了这个工地最高的领导者,一样也是回不了家,每天操不完的心。”
一起对话的还有两位90后同龄人:
郑秋实:怀禹科技创始人,2021福布斯中国30under30上榜者;
钱同学:被卡住的海归失业者。
钱同学非常不走运,先后在澳大利亚、英国读金融专业, 2017年本科毕业后自己同学进入四大会计事务所、投行,她GAP了一年,再去读硕士,等2020年毕业出来,正好碰到疫情。回国后心心念念去证券公司求职,却发现竞争对手已经是博士、藤校、TOP5,“他们在降维打击”。至今仍处于找工作状态的她,印证了那句“海归变海待”。
相比之下,同样是海归的郑秋实是三人里外表最光鲜的。留美回国创业两家公司,入选了2021福布斯中国30under30榜单,一个寻找30岁以下商业领袖的评选。然而郑秋实依然会焦虑,甚至年仅28岁就已经出现斑秃:“医生就说压力太大,动脑过多,熬夜过多。”他还透露自己已经买了五份保险,覆盖了从重疾、住院到意外猝死等多个领域。
“很周全啊,除了没有头发的保险。”我调侃道。
他回复:“哈哈哈。道理懂得很多,还是活不好这一生”。
在节目现场,他始终有一个观点:大多数人的努力还不到去抱怨命运的时候,年轻人,干就是了!
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少了,为什么还找不到好工作?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既然如此,物以稀为贵,年轻劳动力应该更“金贵”,工作应该更好找才对。可是现实中为什么还会就业难?为什么还会出现钱同学、大猛子?
70后踏上工作岗位,集中于19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一个号称单位里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曾透露自己晋升的秘籍之一:因为办公室里比他年龄大的那些人不会用电脑。当年硕士、博士如果当公务员,在很多单位绝对是稀罕物。70后享受到的红利还包括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即便没赶上,还可以买房不限购限贷,甚至能退税。
20年后,当90后踏上职场时,这些红利、窗口早已消失殆尽:来自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2年大学毕业生首破千万大关,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考公考研进入体制内工作再度热门,人数、增幅屡创新高。16到24岁青年人失业率连续数月超过14%,远超5%的平均数。
错配
一方面是年轻人“求职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一位餐饮店老板吐槽: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做服务员,月薪七千外加包吃包住,仍难招到满意的人。这类问题在制造业企业也很明显,大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不愿当蓝领;而企业方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也颇有微词。
钱同学选择了金融业,却发现毕业生们蜂拥而至,原来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搞金融的;大猛子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是容易,却很难吸引年轻人前往尘土飞扬的工地干活。
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经济工作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下,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今年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落实落细,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在南方,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近日宣布捐助100亿,决心建造福耀科技大学,目的之一也是解决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错配问题。
疫情以来,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弹性尝试纠正错配,也带来组织上的变革。斜杠青年、自雇人士、慢就业、灵活用工,在不确定性中,充分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弹性是很有价值的。
有种失业,叫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有种失业,叫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问题是你敢吗?
不止一个人力资源总监私下抱怨,90后难管。抗压能力不够,不肯加班,不肯看人脸色行事,不将就,不凑合,不怕跟领导拍台子走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反倒是曾经享受过红利的70后,如今上有老下有小,背着房贷车贷,一旦失业就是灭顶之灾,不敢轻易辞职,甘心默默成为“社畜”。
大猛子陷入了矛盾。来自农村的他既羡慕郑秋实能在上海那样的大城市里,在自己喜欢的行业领域施展拳脚,可又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养家,养不起家会觉得自己“不孝”。
海归变海待的钱同学是找不到工作吗?也许她缺的是心目中的“好工作”。
2022,好工作哪里找?
什么才算是好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算不算?当然。但是不止。
工作到底是央企、外企、民企;工资待遇多少;工作环境等这些都算是外职业生涯。但决定因素,却是内职业生涯:也就是你的能力、知识机构、心理素质、观念理念、内心感受。内职业生涯是驾驭外职业生涯的驱使力,内职业生涯越强,外职业生涯才越强。说到底,对好工作的最终理解,和三观有关。
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这三个90后各有焦虑,共同点是都谢绝躺平,活成了自己的斜杠青年。正如陈方若院长以自己成长为例所说,能从农村学渣逆袭成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除了个人努力,还有时代发展机遇的因素。跟着这个时代走,坚持一段时间,你可以更多的机会去看那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反观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作为商学院院长,他劝慰年轻人世界在变化,你也变化,知识结构可以重新组合,再找一个新的方向,去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中智人力资源专家应利老师则专业分析了从job工作、career职业到calling使命进阶,凡事用手做,用心做,还是用脑做,结果完全不同。她认为,在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越认真干好手头的工作,越可能更快干上喜欢的工作。
作为个体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成为弄潮儿;作为社会如何给予年轻人茁壮成长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环境,这是每个人都该思考的。从这个角度看,本期节目的话题还远没有结束。
新年
1月26日,电视里播出《来点财经范儿》的当天,鸡西一座崭新的机场航站楼举行了启用仪式。那是大猛子和他同事们的作品,一座整洁、漂亮、现代的机场航站楼。但对他来说,项目竣工之日,也是土木工程人的离开之时。从一处工地,赶往下一处工地,开始新的轮回。
郑秋实则在运营的几十个社群中转发了节目预告。笔记本上,他画了张2021到2025财富地图,圈出新能源汽车、硬科技、大健康、物联网、可能的元宇宙等,按图索骥,拖着行李箱,开启下一轮业务。
钱同学已经不再执着于金融。她正重新梳理这些年在澳洲、英国积累的资源优势,去建立起个人职业锚,开启新的人生。
那晚大猛子思考良久。
他说在工地上虽然苦,但荒原大地上,突然起来我们建造的高楼大厦,有种成就感。
他说土木工程这个行业尤其适合来自农村的孩子,与其在社会上各种碰壁,去选择各种行业,那你还不如说坚持土木工程,起码肯定能挣到钱。
他说看到了坚持的可贵。未来很多行业会被AI替代,但把这一行干到底,干到透,做得更精更好,那么就会成为干这一行业的领军者,无法被替代。
他突然很渴望在业余时间学习,也想考研。以后拍的视频内容,想从一个牛马的故事,变为一个翻身记的励志故事。就是不知道网友们是否能接受?
不知今年春节回家,四邻八舍会怎么看大猛子,会不会比他小时候的包工头更加风光?但大猛子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走下去。
作者:王征(本期《来点财经范儿》导演)
(大猛子参加的节目叫《来点财经范儿》,由东方卫视与第一财经2022联合推出。每期节目中都会有大猛子、秋实、钱同学这样的年轻人,讲述他们正在的经历和思考。作为一档财经节目,每期节目也试图建构宏观经济脉络与个人成长的连接点,为经济解读同步融入时代底色和对个体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