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技术:工业4.0的先行者,研发投入年年行业领先!“为了让客户成功”

2022-02-21 16:46:31

作者:冯丽君    责编:郁赟举报

从工业3.0到工业4.0,中控技术(688777.SH)一直在辛勤耕耘,沿着清晰的业务主线快速发展。

工业3.0的关键词是自动化,工业4.0的关键词是智能化。中控技术以集散控制系统(DCS)业务起步,致力于面向流程工业企业的“工业3.0+工业4.0”需求。

目前,中控技术逐步形成了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现场仪表、执行机构等在内的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3.0产品谱系。此外,在自动化和数字化基础上,公司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同时加强本地化运维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3.0+4.0”产品及解决方案架构体系。

九方金融研究所认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长期被欧美日厂商占据。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完整的三次工业革命,在长达百年的“机械化-电气化-信息自动化”进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和发展理念。凭借这些先发优势,西方企业除了在技术上打造护城河以外,更是凭借庞大的产业生态阻挡了众多竞争者。中控技术的产业突围是一个典型的“科研院所-企业-市场”三位一体通力合作的范本。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迈进,流程化工业也向着“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进化。中控技术作业界自动化方案龙头,也将在工业4.0时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期,中控技术董事长褚健、董秘崔山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中控技术二十多年的发展的确非常艰难。一个产业,特别是从开发一个新技术开始,到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我们经历了二十多年,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褚健在采访中回忆道,“刚开始很多企业更愿意用国外的产品,不愿意用我们的产品,我对这一点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我们想中国人不笨,我们也能够做出国际一流的产品。因为我本身一直是搞科研的,所以我就相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坚持下来了。”

DCS国内龙头,工业4.0的先行者

中控技术构建了集散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仪表等五大核心产品线。根据通联数据Datayes!,2020年,中控技术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运维服务、S2B平台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30亿、3.58亿、2.62亿、1.09亿、0.42亿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74.32%、11.43%、8.35%、3.47%、1.34%。

2020年年报

“我们现在更多聚焦于流程行业。其实在工业行业里面,流程行业的用户数量并不是很多,大概也就5万多家,但是流程行业无论是从能源还是安全上,其实都对我们国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崔山对第一财经表示。

“中控技术目前现在有几大类产品:第一类就是以自动化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包括DCS、PLC等;第二类是现场仪表,控制系统一般被称为‘企业的大脑中枢神经’,而现场仪表这类产品更多的是感知层的,它把现场的一些核心的参数感知上来,交给了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三类产品是工业软件,工业软件是工业4.0的核心产品。控制系统和现场仪表更多是硬件角度,它是工业3.0的产品,我们说‘软件定义未来’,工业软件就属于工业4.0范畴。”崔山对第一财经介绍,“我们还在拓展另外两类产品。一是通过HtoB平台,为我们的企业客户服务,H5平台上都是生态链里的产品;二是我们未来可能着重去发展和打造5T的相关领域。”

DCS由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监视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DCS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材等流程工业领域。

根据睿工业统计,2020年度,中控技术核心产品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8.5%,连续十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4.2%,在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4%,在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ARC统计,2020年度,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2.4%,排名第二;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27%,排名第一。

“现在我们也在转型,从原来做工业3.0为主,也就是自动化为主,转型成现在以工业3.0加工业4.0。工业4.0是由工业软件驱动的工业革命,只要把这两个自动化和智能化结合在一起,我相信中控技术的未来会更好。”褚健表示。

业绩稳健,注重研发

10月26日,中控技术发布了三季报。前三季度,中控技术实现营业收入29.22亿元,同比增长41.25%;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37.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为10.9亿元,同比增长27.1%;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17.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9亿元,同比增长0.62%。

2021年三季报

三季度,公司现金流情况好转,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10亿元,环比增长280.53%。公司费用管控情况良好,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91%、6.96%、11.64%,分别同比下降1.8、2.52、0.16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中控技术三季度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显示了公司在手订单非常充裕,考虑到公司往年四季度营收占比更高的特点,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研发方面,公司在研项目稳步推进,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8.83%,营收占比为12.01%,同比提升0.16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拥有1391名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30.65%,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任职均超过15年,为科研创新提供了人才队伍条件。

从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上来看,中控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约11%~12%。“未来的研发投入还是会持续增加,但是我们更多考虑的可能是综合性的研发投入。”崔山表示。

数据来源:Wind

“成就客户,让客户成功”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我为客户做了几件事儿’,而是‘我希望能够为行业做很多的事儿’、‘为我们的客户群或者是为中国的工业做点事儿。’”褚健认为,中控技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挑战中能够走出中控技术自己的一条路,主要源于三项技术。

“第一项技术就是工艺技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第二项是先进的装备;三是在已经有设备、工艺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

中控技术的道路已被多数客户所认同。“中控技术的客户结构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也反映了中控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一些想法。我们的大客户数量增加了,高端客户数量也增加了,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司为客户服务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实我们更多希望在关注和服务于中小客户的同时,也能通过我们对高端、大客户的服务,在技术、产品领域有更多提升。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能找到未来的客户需求,为公司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好更深的基础。”崔山对第一财经表示。

据悉,近半年很多客户跟中控技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尤其是在维斯店所覆盖的很多客户,也跟我们签订了独家采购协议,这都是基于对我们在价格成本上的信任、对服务的信任,也是对于我们经营的品质的信任,让我们能在我们客户的服务圈里能站得更稳,扎得更深。”崔山称。

崔山表示,未来中控将更多想客户之急,帮客户解决更多问题,“不仅是帮客户解决局部的痛点、需求和问题,而是能从一个客户全面的企业发展上,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成就客户,让客户成功。从这个角度来提升我们为客户服务的真正的核心价值观。”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