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德勤中国发布了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的2022年第一季度回顾及前景展望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资本市场新股融资表现十分强劲: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列全球融资额排行第一与第三位,港交所新股募资规模出现较大比例下降。
数据显示,2022年1-3月,有86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较上年同期为110家有所下滑,但今年的新股募集资金规模未179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3亿元增长明显。
尽管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3%,今年A股有4只新股上榜,包括中国移动(600941.SH)、晶科能源(688223.SH)和翱捷科技-U(688220.SH)、腾远钴业(301219.SZ),分别募资519亿元、100亿元、68亿元、55亿元。募资资金较多的还有软通动力、三元生物等,分别募资46.30亿元、36.86亿元。
分行业来看,一季度的新股主要集中于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医疗及医药行业的新股数量有所上升,制造行业比例下降。
港股方面,有15只新股上市融资136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328亿港元融资额大跌90%,新股数量由32只减少53%,近1只制造业的大型新股金力永磁(06680.HK)募资42亿港元。
记者注意到,上年度港股新股市场募资额较高主要系多家互联网企业登陆上市,包括募资483亿港元的快手科技(01024.HK)、募资202亿港元的哔哩哔哩(09626.HK)以及百度集团(09888.HK)。
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胡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第一季度A股新股市场也承受了部分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令新股数量有所减少,但融资金额增长明显。我们十分高兴目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分别成为全球最大和第三大的上市目的地,引领全球新股市场。一家大规模的通信公司回归A股上市也成为了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第二大新股,另有3只新股也跻身全球十大新股之列,在全球股市十分波动和面对许多不明朗因素的状况下,这确实属于非常良好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沪市深市主板与科创板的打新收益率呈现明显分化。根据报告,沪市主板与深市主板的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35%,而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仅为4%。
新股首日破发现象逐渐已经成为常态,一季度曾出现8天内7只新股首日破发的情形。据记者统计显示,按照上市首日收盘计算,有18只新股出现首日破发。
翱捷科技的投资者中一签首日亏损约2.78万元。思林杰(688115.SH)、软通动力(301236.SH)、大族数控(301200)、迈威生物(688062.SH)的首日亏损均超过5000元。
对于全面注册制,胡科说:“全面实施注册制至所有内地的市场将有助整体市场进一步扩容,预计更多大型融资规模的新股会于2022年内上市。而来自TMT和医疗及医药公司的新股数量亦将会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内地资本市场来自这两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
IPO审核情况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120只新股上会(包括科创板34只,创业板46只,北交所13只),其中108只已审核通过(包括科创板34 只,创业板40只,北交所12只),8只上会未通过(包括创业板6只),2只取消审核,2只暂缓表决(包括北交所1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