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022-12-30 19:29:20

作者:王今朝    责编:高雅馨举报

  • 首发于第一财经一财号

 

今天中国还有不少人迷信斯密和凯恩斯。研究他们的文章、著作很多,但似乎都没有说透。这里,就以很短的篇幅来谈谈。这或许能够帮助中国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找到自己应有的理论自信。

 

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被视为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他的《国富论》(1776)被普遍认为构建了以“富国裕民”为宗旨、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在中国也颇受一些人的推崇。但《国富论》是科学吗?它不是科学。“看不见的手”是一种科学原理吗?它不是。当然,这不是说《国富论》没有一丁点科学性。非科学的作品也可能具有启发性。

亚当·斯密的理论存在诸多谬误。李嘉图认为,他的《国富论》没有彻底地贯彻劳动价值论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他没有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理论。而“看不见的手”只是私人资本的一个隐喻。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就是私人资本引导,就是私有资本决定资源配置,就是私有资本对财富增长负责。这完全是一种存在即合理的谬论。人类的生产并不需要一个资本家来出资、来管理。李嘉图、马克思从来没有提及“看不见的手”。

在1876年,在西方纪念《国富论》出版一百周年的各种研讨中,也没有人提及“看不见的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的《经济学原理》的各个版本中也都没有这一字眼。19世纪末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约翰·克尔斯·英格拉姆(John Kells Ingram,1823-1907)认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是一个半神学半形而上学的体系。阿里吉(2009)认为,斯密《国富论》的观点不是主张市场至上,而是主张市场是政府的工具。莱普尼斯(Lepenies,2014)指出,市场在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只是具有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属性,只是在汤森(J. Townsend)笔下,才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哈耶克的笔下,才成为一个奇迹(marvel)。

为什么斯密在西方学术界取得这么大的名声呢?原因在于,他的非科学的理论实际上是反上帝、反封建而支持资本主义的。他提炼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意在表明,他认为封建政府对于增加社会财富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能作为守夜人来发挥作用。既然财富的增长由私人资本负责,还需要什么封建政府呢?上帝也没有什么用处。因此,他的理论是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而反对封建贵族和宗教神学的。

当资产阶级掌权后,力量越来越强,怎么会不封赏他呢?而且,有观点认为,斯密撰写《国富论》实际上是出于当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授意。既然授意他写作,又怎么可能不封赏呢?其实,在斯密活着的时候,英国的国王也并不认可斯密的理论。如果看不见的手是正确的,那么,英国为什么还要与法国打那么多年的仗呢?又怎么打仗呢?英国的资产阶级在限制王权后,对外发动战争,也不得不依靠政府。没有国外殖民地,没有国外市场,英国怎么可能维持其世界统治呢?而从20世纪和21世纪中国的观点看,这种理论又怎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呢?中国革命和建设所面对的大山之一就来自西方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人对斯密的解读自然应该不同于西方人。

在中国,正确的理论选择自然应该是反斯密理论。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自由放任等同于一盘散沙。一盘散沙的中国怎么对抗西方的洋枪洋炮呢?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富论》不是科学了。

《国富论》不是科学,但“看不见的手”在斯密死后的一段时间之后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经济学家们如何不认斯密为他们的理论上的鼻祖呢?然而,这个体系是以交换为核心的体系,根本不足以成为经济学的核心体系、主流体系。

 

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环境里成长为一位经济学家。但当面对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遍的失业和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大危机时,他起而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及其自由放任教条,认为市场发生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对于资本家乃至资本主义制度可能是致命的。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迅速推进,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知识分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了重要的吸引力。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因此不仅是在提出一种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而且是在,并主要是在提出一种对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轻描淡写地说,如果企业家盈利预期暗淡,就会导致资本主义投资剧减,引致经济下行。但他没有解释新古典经济学家眼里万能的理性的企业家为什么盈利预期突然暗淡,因此并没有如马克思那样识别出资本主义市场不稳定、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如果一解释,他就不得不直接面对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了。在凯恩斯所处的剑桥大学,是不乏深通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的。因此,如果一解释,别人发现与马克思的解释相矛盾,他就难以捍卫自己的观点了。他的资产阶级身份又不允许他公开赞成马克思。

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核心的理论在更加排斥马克思的美国找到了它的传人。194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了研究凯恩斯主义的重镇。哈佛大学的这种研究使得凯恩斯主义成为之后20多年的美国主流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虽然与新古典经济学对立,但也存在严重的适用性、可靠性、一致性、合理性、稳定性问题(以及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危机是基本无效的。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在西方的消退实际上是拜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赐。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惜财政赤字,开动战争机器,从而恢复了充分就业。英国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沦为二流国家了,而美国也借机从英国手中取得世界霸权。凯恩斯从来没有设想赤字规模可以达到这么大的程度。而当我们意识到,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是通过刺激资本主义企业生产而起(乘数)作用的,我们就知道凯恩斯的阶级立场了。他的赤字财政主张实际上也是一种涓滴理论。

当我们认识到凯恩斯本人理论的根本逻辑缺陷后,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凯恩斯主义的学术努力都是缺乏成果的。在遭受了滞涨冲击和货币主义者的攻击后,更加模型化的新凯恩斯主义诞生了。罗默(Romer,2015)认为,西方宏观经济学在过去的30年中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实际上,一方面,凯恩斯所开创的宏观经济学本身存在重大缺陷,很难有真正的发展,另一方面,凯恩斯之后的西方宏观经济学不仅自身没有进步,反而阻碍了西方社会的真正进步。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债台高筑是在凯恩斯主义诞生后逐渐形成的。这一方面延缓了西方的衰败,另一方面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在不断摆脱危机的方案中不断地加深其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体系的自否定格局现在已经被世人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

 

(王今朝为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