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曹鹏: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北京问答

第一财经2023-03-04 08:14:22

作者:陆涵之    责编:宁佳彦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将在今年“两会”提出三项建议,其中包括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曹鹏3月3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提高社会流通效率和推动实体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会对促进消费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可靠性和国际循环质量水平提供了支撑。但同时,我国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包括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发展滞后、数智化供应链能力不高、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以及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根据发改委数据,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仍高于发达国家的8%左右的水平。曹鹏表示,社会物流成本高企制约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薄弱,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过程中,看似诸多领域物流价格低,但从全社会物流运转效率和成本来说仍然较高。两个“碎片”制约中国物流降本提效,一是运力及仓储等资源都是大量小碎片组成,拼价格带来群体的内耗。二是物流各环节运作也呈碎片化,缺乏提供全流程整合服务大型龙头物流企业。虽然碎片化还会长期存在,但渐进优化整合是必然,而数智化物流科技和数智供应链平台则能以高效的方式把碎片资源聚合,并赋能个体运力及仓储,整合服务全链路,以此实现物流全流程优化提效降本,同时加速产业生态链的协同共生。

为此,曹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的提案》,同时建议加大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鼓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协同发展机制。

曹鹏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家和企业都应关注流通效率和成本的话题。从国家而言,构架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都离不开现代、高效的流通体系。对于实体产业,通过供应链的数字化降低物流成本是实现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更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做出自己的贡献。

具体到行业,杨达卿认为制造业供应链的数智化是关键。目前制造业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逾90%,因此这些年来国家发改委在不遗余力推进制造业物流业融合发展。制造业释放更多数智化物流需求,也会加速物流业升级发展。

曹鹏建议从五个方面建设数智化供应链。

第一,加大统筹投入,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曹鹏表示,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地区,虽然包括生鲜农产品在内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但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和财力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化物流、智能仓储布局较为缺失,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议国家加大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的支持,推进偏远和农村地区的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地仓、冷链及大型智能供应链中心等。

第二,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是传统实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曹鹏认为,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发展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三位一体”的供应链技术核心竞争力,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用于自身供应链技术及外部服务,沉淀基础研发能力,扩大外溢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开展行业重大课题联合攻关,打造产学研产业生态。

第三,推动数实融合,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在数实融合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数智化能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 这种典型的新型实体企业在提升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生态圈内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议加强培育和发展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发挥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牵引为基础,带动上下游企业精准补链、强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能力,助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第四,加快实现国产化“真替真用”,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在新发展时期,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势在必行。作为长期从事国产云研发的科研人员,曹鹏建议加强对国产大规模调度系统及智能装备技术、“多云多芯多活”产业级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的支持,推动实现国产化“真替真用”,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同时,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和整体升级,通过加强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

最后,鼓励多主体协同,建设高效社会化供应链体系。从供给侧、需求侧、要素资源、生态体系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共同发力,实现供应链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打通链接消费端-企业端-政府端的数据壁垒,以数据整合共享打造供需灵动匹配、业务高效协同、弹性智能的社会化供应网络。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