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飞
【推荐语】
一财的这两部纪录片利用了不一样的视角来讲述中国企业和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发展进程。从观感上来讲,《春夏秋冬又一春》历史感厚重,多位企业家将他们各自别样的管理故事娓娓道来,质朴平和的语言中能听出时代巨浪的呼啸。《超级进化》则更有现代感和科技感,有很多漂亮炫酷的运镜,对管理未来发展的洞见也极其深刻。把这两部纪录片结合起来看,能帮助观众更好地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丰富样态。
这些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未来研究需要在方法精进、理论建构、内容充实和价值彰显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加大优化和改进的力度。
首先,研究方法上更具开放性。可以借鉴社科研究方法,在管理学实证主义对量变分析之外,尝试从结构主义方法对质性进行分析,加深对商业原理再认识,以产生新的管理学理论。现代管理学主导的实证分析,是用数学公式计算经济效益,用建模方式分析商业行为。目前的管理学研究在凯恩斯、德鲁克等大师之后,长期在商业原理和基础理论上已出现“滞胀”现象。不断涌现的现代社科研究方法和新文科研究方法,能助力深化对商业原理等本质的认识,从而促进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以结构主义分析为例,为了观察现象世界背后的机制原理,该方法先使知识系统化,再构建能解释现象的理论。因此,管理学要在方法上保持开放性,博采其他学科研究的方法工具为己所用。
其次,理论构建上进一步夯实工商管理理论的微观基础。周知,组织层面所观察到的现象(如组织绩效、组织决策等)都是由组织中人的认知、价值观、动机、态度、偏好、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影响所决定。管理学研究的微观基础应建立在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学、认知学习学之上,通过深入分析个体的心脑(微观)反应,推导个体行为的选择和交互关系。当下“学习科学”成为显学,在大致经历了以刺激反应简单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察模仿社会学习的社会学习理论、思维加工符号处理的认知主义,到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建构主义、情意驱动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强调人机关联的联通主义,再到强调身体参与认知的具身认知理论等由表及里的发展历程后,现已进入强调脑运转规律的认知神经科学阶段。需要指出的是,与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不同,学习科学的诸多理论并非“先进”取代/包含“陈旧”。实际上,不同理论从不同侧面描述学习的某种规律,应恰当选用组合。
第三,研究尺度上更具多元性。在管理学研究已有的宏观分析与需加强的微观分析基础上,采用“中观”的分析方法,从市场、行业、地区等中观层面研究企业的实际问题。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中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的分开,鉴于商业在不同层次/尺度受到不同规律的支配,现有的管理学研究借鉴了经济学这一宏微观分开的研究方法。然而,在现实营商过程中,企业面临最多的却是“中观”问题——市场、行业和地区的现状、趋势和竞争态势。所以,管理学不仅要帮助企业认清自身内部的微观问题,以及在宏观层次上解读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还要从市场视角、行业维度和地区区位等中观层面上,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战略、优化策略。
第四,研究内容上更注重务实性——过往管理学研究中,重“理”轻“管”,而“理”又多是海外学者对西方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推导,总有一些隔靴搔痒之感。未来的中国管理研究,内容要秉持“有的放矢”、“务实管用”,避落入“事实化”和“庸俗化”的俗套。“事实化”是只有事实没有分析,虽就事论事地罗列了许多问题,讲了诸多具体现象和乱象,描述了种种“病状”,却未见用恰当的方法加以辨析,也没有对症下药地开出“药方”,更不用谈见微知著的预见性了。“庸俗化”是把中国管理实践与西方经典理论进行穿凿附会,生硬结合,是一种大而无当、华而不实、似是而非的“废话学术”,这种研究十分有害,本质上是唯书唯西。未来务必坚持管理学的务实性品质和本色,在总结海内外企业特别是各行业头部企业发展现状和最佳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实践背后的本原问题和解决痛点问题的有效方案。
最后,更加彰显价值引领,从传统商业的“利益驱动”转向现代商业的“价值创造”。传统研究认为“利益驱动”是商业运行的原动力,其商业逻辑是追求经济效益,把人的一切活动归结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逻辑/范式下,人的劳动对应生产函数;人的行为结果变成了效用函数;看不见的人的心态和偏好,也用有形的价格函数来表达。最终,人通过函数变成了可计量的资本,再按照资本增值的思维来推演。但是,新时期出现了利益相关者竞合、共生、众创、包容、普惠、共享、共同富裕、ESG等诸多新思想,有人尝试以社会创新促共同富裕,有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如何随时代演变而演进,也有人将公益慈善引入管理学教育。创新、责任、公益与慈善,这些精神都是社会的基石,也将铸就真正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
因此,商业研究必须与时俱进,用“价值创造”的新范式和“价值共享”的新理念,来表达当今的时代主题和主线。须知,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价值创造”: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使用价值,为本企业员工实现他们创造的劳动价值,为股东创造投资价值,最终为全体人民创造社会价值。所以,秉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以“价值共创共享”为圭臬,才是新时代中国管理学研究应提倡的研究进向。
徐飞(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校长)
上海财经大学
2023年3月9日
【项目背景】
自2014年以来,第一财经联合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历时八年,穿越疫情,深入访谈了中国近50位领军企业家。《春夏秋冬又一春》、《超级进化》两部管理纪录片,凝练50人采访精华和企业的生动实践,为观众献上一幅凝聚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珍贵图鉴,于2023年3月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