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内需修复、服务业价格反弹,但食品价格走弱,CPI同比涨幅放缓。而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PPI同比已连续六个月处于通缩区间,且跌幅连续三个月扩大。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了2023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3月份,CPI同比上涨0.7%,这是2022年3月以来CPI同比涨幅首次降至1%以下。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3月份,生产生活持续恢复,消费市场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同比上涨。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上涨11.5%,涨幅比上月扩大3.0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9.6%,涨幅扩大5.7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价格分别上涨37.0%、6.1%、5.9%和5.3%,涨幅均有扩大。
据测算,在3月份0.7%的CPI同比涨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新涨价影响约为0,上月为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指出,3月CPI同比涨幅走低,一方面是春节后蔬菜价格下行较快,加之去年同期价格基数偏高,蔬菜价格同比下降较多。另一方面,3月成品油价格小幅下调1次,而且去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数大幅走高,3月成品油价格同比由正转负,也对CPI同比造成下拉作用。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第一财经分析,CPI涨幅与核心CPI涨幅保持温和态势,说明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主要消费品供应充足,CPI同比中枢前低后高的小幅抬升不会影响物价水平总体温和可控的趋势,年内CPI非食品项与核心CPI有望在低位继续徘徊波动,相对有限的通胀压力依然不会对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形成掣肘。
庞溟同时指出,数据也说明内需仍处于企稳恢复阶段、修复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政策需继续加力呵护与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二季度物价涨幅整体较为温和。一方面,猪肉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基础,蔬菜价格将随着供给增加延续下行趋势,食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非食品价格上涨较为温和,叠加翘尾因素影响减弱,预计二季度CPI同比涨幅将较一季度有所回落。
PPI方面,3月份受国内经济加快恢复及国际市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全国PPI环比持平;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
从同比看,PPI下降2.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主要受上年同期石油、煤炭、钢材等行业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4%,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石油、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较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5.7%,降幅扩大12.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上月上涨1.7%转为下降6.1%。
庞溟表示,PPI同比创下近三年来最大降幅,背后主要的短期原因是2022年俄乌冲突给大宗商品带来的高基数效应。但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和全球贸易疲弱带来的外部挑战,以及中国社会有效需求尤其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的复苏节奏仍偏缓慢,未来一段时间内PPI仍有较大可能承压并延续弱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