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PSL!规模可能不止3500亿,投向哪?

第一财经2024-01-02 20:11:00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PSl重启,引起市场关注。

2024年1月2日,央行网站消息,2023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2522亿元。上一次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为2023年2月,当月新增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单月新增3500亿元,是PSL有史以来第三高。前两次分别为:2022年11月,新增3675亿元;2014年12月,新增3831亿元。由于此前PSL主要投入房地产相关领域市场,对于此次PSL的投向,市场颇为关注。综合市场分析来看,PSL可能用于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即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PSL利率为2.4%,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低10BP,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PSL仍有下降空间。

用于“三大工程”

对于此次三大政策性银行获得新增PSL 3500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PSL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提供期限长、成本低的资金支持,兼具基础货币投放和定向贷款支持两大功能定位。

政策性银行以质押方式向人民银行申请PSL,抵押品包含高等级债券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2015年10月起,央行将PSL的对象由仅为国开行一家政策性银行,扩大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PSL资金仅可用于发放特定项目贷款。

央行曾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介绍》一文中这样描述PSL:2014年,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抵押补充贷款主要服务于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建设、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发放对象为开发银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对属于支持领域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属于阶段性工具。

央行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后,市场对PSL重启以及将在哪些领域发力十分关注。明明认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项目需要大量中长期低成本资金,预计本轮新增PSL资金将主要投资于上述领域,且规模可能不止3500亿元,后续PSL或将继续投放。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也表示,当前房地产仍面临一定压力,基建投资也在放缓,微观主体活力不足。同时,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工程推进需要资金支持,PSL是合适的资金来源。此外,当前总量货币政策空间有限,PSL可以起到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

显著拉动稳增长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明明表示,参考十三五期间棚改经验,PSL对于项目投资的撬动效果大约为1:2.5。PSL投放将对稳增长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假设新增5000亿元,不仅有望带动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0.7个百分点,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改变部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此外,PSL资金来源于央行,其投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较大,虽然有宽货币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挤压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空间的可能,因此具体效果还需结合央行态度观察。

回顾此前PSL操作,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PSL支持棚改,余额快速增长;此后,2022年9月至11月期间,PSL重出江湖,为基建提供资金来源。

张继强认为,2015年与2022年,央行投放PSL起到了支撑投资增速、稳定信用扩张的作用。当下,PSL具备再度重启的合适条件。

张继强猜测,首先在规模上,PSL或在5000亿元甚至更多,未来可能有多轮投放;在利率上,当前PSL利率为2.4%,未来仍有下降空间;在投向上则为“三大工程”。

而对于债市而言,兼具“类财政”和“宽货币”双重属性的PSL,其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明明分析称,PSL放量初期,市场可能会对基本面修复预期改善,从而对利率形成向上的推动效果,但从当前市场对于经济修复的预期来看,PSL投放不会明显扭转市场对基本面的认知。随着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也会带来资金面的利好。在2023年末配置力量的推动下,长债利率快速下行,叠加PSL投放,短期内债市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但市场宽货币预期依然较强,利多难言出尽,收益率曲线仍有进一步下移的空间,债市或将延续偏强震荡的格局。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