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变应变,也以不变应万变丨科创Z世代

第一财经2024-03-14 09:56:33 听新闻

作者:科创Z世代    责编:秦妮

这里是《科创Z世代》第17位Z世代的故事。

南逸,1990年出生,寰泰集团董事长,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寰泰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电站的投资建设及全钒液流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南逸

科创Z世代第17位嘉宾

寰泰集团董事长

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在中亚地区的广袤平原上,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犹如直耸入云的风车,在风中悠然旋转,为当地持续不断地带来清洁电能。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酒泉市的制造工厂里,犹如“巨型充电宝”的钒电池电堆正在有序生产,为电力储能系统扩充能量。这些绿色能源项目都出自南逸这个“90后”创业者之手。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婉拒了世界500强企业伸来的橄榄枝,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他也并没有和很多Z世代创业者一样,选择互联网产业或“小而美”的个性化赛道,而是在第一时间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契机,踏入了清洁能源领域。创业八年,他以变应变,在技术上不断更新迭代,也以不变应万变,用科技推动国家发展的初衷从未改变。

 

我要创业,骨子里的信念不会变

1990年,南逸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实业之家。温州人自来就有着“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精神,耳濡目染的南逸也同样从小就有了创业的念头。和大多数出生于家族企业的后代不同,南逸没有学习商科,而是在牛津大学选择了通用工程专业,在他看来,科学和技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更加重要。牛津大学通用工程专业课程覆盖面很广,涉及数学、电气与信息工程、结构与力学、能源与环境多门学科,直到今天南逸都认为大学时建立的扎实的跨学科知识储备,非常好地锻炼了自己整合信息并快速作出决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本科毕业的他选择了回国创业。2015年移动互联网风头正劲,但出生于制造业之家的南逸,还是想踏踏实实做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那时恰逢国家刚刚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不久,南逸一下子看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伙伴中的创业商机。那一年他几乎成了“空中飞人”,一年下来跑了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7圈。在充分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情况后,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创业潜力很大,在交通、通信和能源电力等方面都有机会,而当时全球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能源变革,能源结构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转变,再加上他对能源电力方面的兴趣浓厚,25岁的他笃定地把创业方向瞄准了风电市场。

 

  • Z星探:创业起步的阶段,和你想象得一样顺利吗?
  • 南逸: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当时想省点钱,就把办公室放在自己家里了,因为人也不多,业务也没有,省一点办公室的租金。然后我发现招人很困难,很多人过来面试,会觉得这里是皮包公司,他可能想想就走掉了。
  • Z星探:那段时间招到了合适的员工吗?
  • 南逸:那一段的员工更多是现在我们的核心员工,因为他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信心更足,而且对我们的认可度会更高,那段时间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时间,这批员工都陪我们一起走过来了。
  • Z星探:风电这个领域,你做的时候家里人会有什么样的建议,他们支持吗?
  • 南逸:他们支持, 2014年、2015年的时候,绿色能源其实在一些国家已经很成熟了,我们更多是把这些成熟的模式复制到新兴的市场,然后排除新兴市场的国别风险以及投资过程的风险,我们相信成功率还是蛮高的,当时我们也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步步这样走过来。

 

从2017年在哈萨克斯坦拿下第一个光伏项目开始,南逸带领他的团队凭借成本、人才、融资和风控等多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海外市场认可。他驻扎现场,与项目部同事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他带领团队昼夜施工,克服了语言、习惯、法律规范等各种困难,为寰泰能源的绿色发展之路打开了局面。

 

我要创新,以变应变

在南逸的不懈努力下,寰泰能源在海外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90后”,他更加清楚地知道,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寰泰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就很难适应未来更广阔的新能源市场。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南逸决心去解决风力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痛点问题。如果能在用电低谷时将过剩的电力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就会更加节能环保,更能推动风电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而储能产业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南逸决定迅速抓住机会,在2021年开启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像当初做电站时的“空中飞人”一样,南逸再次开启了加速模式,在与团队围绕氢储能、锂电池储能等各种技术路线进行大量调研和比对后,他发现全钒液流储能是一种循环寿命长、储能度电成本低的储能技术,更符合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的要求,寰泰储能应运而生。

在南逸的心目中,家里老一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不能变,和祖国站在一起的决心不能变,而社会的进步却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变化去实现。就像从风电到储能的探索,既得益于行业风口的到来,更源于对产业布局的判断。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时刻有张开怀抱迎接变化和创新的准备,这也是他作为Z世代创业者的“以变应变”。

 

  • Z星探:每时每刻市场都在变,技术都在更迭,你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 南逸:第一个是狠抓技术研发,我们自己有专门的研发队伍,成立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审批下来的专利已经达到一百多件,其中发明专利将近四十多件,只有产品持续研发了,你才能一直保持这个行业的一个领先度。
  • Z星探:其实我特别好奇虽然你是学工科的,但是你现在在做的这些都是和化工特别相关的,有些技术也是在不断探索中的,你自己的知识更新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速度?
  • 南逸:我自己的知识储备其实远远不够,更多的要靠团队。在做新的产业的时候,我们发现钒电池涉及的面还蛮广的,有做流体的,有做电力自动化的,有做化工的,有做材料的,有方方面面的学科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对我们来讲更多专业上要靠团队。同时,不能有畏惧感,你自己要突破,要去尝试这几个行业,要争取把它搞深搞懂,所以这些是我们自己也在学的。
  • Z星探:面对局势、政策、技术更迭,这些都是在变的,变中又有不变,你心中那个最不变的东西,最坚定的东西是什么?
  • 南逸:最坚定的是怎么样跟国家的发展站在一起,这是不变的。

 

Z世代正在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在寰泰储能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标语:人类可持续的未来,正由我们共同创造。没错,南逸身边也集结了一批同样有梦想的Z世代。南逸告诉我们,在他的公司里不乏“00后”,虽然他们看上去可能经验不足,但是却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上。作为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南逸多次出席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和像自己一样坚守初心、稳中求变的创业者们一道谋划属于青年人的无限未来。

 

  • 南逸:我参加了几次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其实对我的印象、启发都蛮深的,而且是大开眼界的。
  • Z星探:有什么启发?
  • 南逸:有好多,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分享,包括DNA的储存,因为我们现在的信息储存大量都是基于硅基的,那未来可能基于生物的有机体的,我看到上次还有人在分享人造小太阳,包括现在的AI,这些大量技术的迭代,让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发现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济增长的潜力其实还是很大的。
  • Z星探:大家是互相学习。
  • 南逸:对的,互相学习之后有新的思路,一个是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快,还要继续加快,把这个科技创新要做得迭代更快。第二的话,未来包括我们的AI技术,可能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做得更加灵活,也能做一些更多的介入,包括我们现在一些电价的运维,其实已经介入了大量的AI技术。
  • Z星探:作为一个年轻的“90后”企业家,你拥抱变化,也守住了初心,那如果让你跟同龄的伙伴,甚至更年轻的朋友分享你成长的经历,你会跟大家说些什么?
  • 南逸:我想未来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我们是最大受益者。我觉得要坚定信心、找准方向、坚持不懈,尽量不辜负我们现在能干活的这一段年纪。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在南逸的身上,这两句话似乎可以合二为一。出生在制造业之家,让他以不变应万变的是传承下来的与国家发展休戚与共的企业家精神。成长于波澜壮阔的新时代,让他以变应变的是Z世代的干劲、创意和永不止步的创新活力。我们期待着这个谦逊、稳健却又永远透着不服输劲头的“90后”CEO,能为绿色的能源世界不断带来新的能量。

 

制作人:陆熠欣

制片人:常瑜

编   导:朱健楠

采访人:辛梓

撰   稿:朱健楠

编   辑:秦妮

摄   像:沈赐韵 杨立培 崔晓晟

后期剪辑:杨先珩

音乐编辑:蒋孙寅

 

举报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