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出口走强有望回补经济

2024-04-29 13:00:52 听新闻

作者:李湛    责编:蔡嘉诚举报

本文作者李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3%,高于全年总目标5%,实现了“开门红”。

但全年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3月宏观经济数据边际走弱,生产、消费、出口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从需求端来看,地方化债压力下基建投资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房产持续走弱,居民消费复苏偏慢,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从供给端看,新质生产力、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发力下,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增速,但引发了产能存在相对过剩担忧,在内需偏弱的背景下,出口有望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Tips:“化债”指通过各种方式化解债务,以减轻债务负担。

 

一、房产与居民消费乏力,财政整治抑制内部有效需求

国内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并未完全解除。

首先,房地产延续弱势。一季度投资同比下降9.5%,新开工、施工、竣工以及地产销售同比降幅超过两位数。

其次,当前消费者信心尚未明显修复,消费尚未出现趋势性加速改善,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长4.7%。

第三,国内通胀维持低位。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4.2%,GDP平减指数达-1.1%,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通缩压力有增无减。

从国际经验看,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主要依靠政府端主动加杠杆。但自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针对地方债务问题提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中央明确表态地方化债工作已“箭在弦上”,对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形成了一定掣肘。

首先,2023年31个省份中,仅浙江、上海、北京、内蒙古、新疆和西藏6省完成年初两会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12个重点化债省份中仅内蒙古完成目标,可见化债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节奏。

其次,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为负的省份共有9个,除了湖南、山西、江西3省,其余6个省份均为重点化债省份。

第三,化债12个重点省份,内蒙古以外,2024年固投目标维持不变或调低,其中重庆、广西、天津、吉林、甘肃5省的固投增速目标调降幅度超过3%。

上述情况表现为2024年一季度实物工作量形成偏慢,开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与建材产量增速、挖掘机开工小时数持续背离。

据百年建筑统计:春节后头部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复工情况中,全国万个工地开复工率农历同比减少10.7%。同时,重点化债12省中个别施工进度超过50%的项目出现被叫停情况,其余省份部分区域自发加强化债力度,严格管控新项目审批。

与此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可能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

根据财政部统计,2022年全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规模近5000亿元,如按照5%标准进行压减,具体执行中实际压减规模可能略高于5%,预计全年政府购买服务将减少250-300亿元左右。

二、外需回暖、产能过剩,量价优势刺激出口回补经济增长

在内需偏弱的情况下,大规模制造业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2022年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以来,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一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5%以下。

同时,“新质生产力”在政策体系中中长期重要性持续提升,有望继续催化制造业投资高增速。

国内有效需求依然偏弱,因而出口成为解决过剩产能的“最佳途径”。

相比之下,外需整体表现不弱。

短期看,国内低通胀与低汇率凸显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发达经济体软着陆对出口形成阶段性支撑。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通胀维持在较低水平,叠加人民币汇率贬值至阶段性低点,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逐步显现,成为出口的主要拉动力。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出口价格总指数和数量总指数来看,进入2023年5月后,出口价格因素对出口贡献由正转负,同比下降8%左右。

因而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低价格优势,出口数量明显增长。

发达经济体软着陆概率提升,经济增速维持韧性,外需基本盘整体上保持稳定。WTO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有望实现3.3%,较2023年的0.8%有明显增长,表明外需整体不弱。

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5%,全年开局势头较好,汽车、船舶等商品出口维持较快增长。

中长期看,出口商品优势有望持续显现。

一方面,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对发达经济体依赖度降低,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出口持续增长的潜力。2022年,IMF口径下中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占比,首次下降至60%以内,较2000年下降约25%。而对东盟、拉美、中东、中亚、非洲、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占比提升,逐步成为出口后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主要商品出口份额变动显示我国商品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从2023年与2010年我国出口份额变化来看:份额提升较快领域为杂项、塑料、玻璃、纸制品等,考虑到部分商品全球出口基数较高,虽然份额提升并不显著,但化工品、运输设备和机电领域竞争优势也在继续提升。

三、当前经济运行仍有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出口可能并非“一帆风顺”,经贸摩擦可能引发贸易壁垒加剧的“隐忧”。

一方面,中美经贸关系依然严峻。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表示,考虑当选后将中国出口商品关税税率上调至60%。此外,拜登政府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贸易措施从原先特朗普政府的加征关税,扩大到限制进出口。

另一方面,国际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随着中国出口全球份额提升,引发经贸摩擦持续发酵。2023年WTO成员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达4079件,创历史新高。如果出口受阻,未能对过剩产能形成有效出口,将对下半年国内消费投资形成较强的负反馈,加剧经济增长压力。

其次,财政政策发力节奏。去年财政靠后发力影响了经济复苏节奏,因而今年财政节奏尤为关键。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财政发力并不明显,但2024年财政政策空间充足,总规模超10万亿元,因此二季度将是政策节奏确认关键期。

第三,房地产下行趋势不改。虽然在国家支持下,各地调控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回暖,但房价持续维持下行态势。在居民部门“买涨不买跌”的思维惯性下,购房者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地产销售企稳带动行业企稳尚需时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作者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