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大模型将对智能汽车带来颠覆性变革

第一财经2024-05-21 17:49:35 听新闻

作者:魏文    责编:唐柳杨举报

“在我看来,端到端技术应用到自动驾驶以前,要实现全无人驾驶还需要很多年。但随着端到端模型开始落地,数年内会有更强力的智驾系统甚至是全无人驾驶出现。”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道,将来只会有数家企业真正做到全无人驾驶,能够脱颖而出的玩家不会太多。

5月20日,小鹏汽车举办了AI DAY,对外分享了小鹏AI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其中,小鹏汽车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此外,小鹏汽车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据悉,端到端大模型可实现智驾能力提升二倍,感知距离提升二倍,识别目标物超过50个;可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并可读路牌文字,推测交通参与者意图;在复杂场景的顿挫、卡死、安全接管均减少近50%。根据计划,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将实现全国每条路都能开,全面实现无图,2025年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大模型对智能汽车的变革是颠覆性的,不是比例型的变化,不是百分之几十,而是数十倍的变化。”何小鹏表示,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小鹏汽车智驾系统可实现2天一迭代,12~18个月内就能够实现智驾系统10~30倍的体验优化。

在特斯拉宣布FSD V12将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之后,国内亦掀起了端到端大模型应用的热潮,除了小鹏汽车外,理想汽车、元戎启行、毫末智行等车企、供应商也开始了端到端的研发和量产适配。

但何小鹏认为,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够成功走通从规控向端到端的切换。

过去数年里,中国车企密集推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但几乎所有系统都基于传统分治法,将自动驾驶任务切分为感知、预测、规划三个独立的模型,再进行系统集成来完成整个自动驾驶任务。这种模块化的模型,基于规则控制,智能驾驶动作容易出现很强的‘机械感’。

而端到端大模型将感知、预测、规划等融为一体,通过完全数据驱动的模式,让AI学习人类成熟驾驶行为,输入一种场景后,系统将直接给出相应对策。

“端到端可以认为是在各种复杂场景里面,能够不断个性化地成长且及时响应;规控会更加稳定,但依靠规控永远无法完全解决Corner Case(长尾问题)。”何小鹏说道,但端到端的发展中,数据需要循环起来,算力需求很大,小鹏今年在算力上投入1亿美元,未来每年还会进一步增加。

今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预计将超过7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投入将达到35亿元。何小鹏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从淘汰赛向最终的“全明赛”迈进,不坚持投入,企业将无法从淘汰赛中脱颖而出。

对于市场整体的走势,何小鹏认为,过去两年混动发展较快,但是2025~2026年,纯电动车的增速将会再次提升,同时燃油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会存在。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车市已经从电动化的上半场迈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场,但目前市面上仍没有高等级的智能汽车,是在功能机到智能机过渡的阶段,大模型、大数据的训练会加速这个过程的进展。”何小鹏说道,将来一定会出现更通用、更强大的人工智能,不过完全通用的AGI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出现。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