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医院要扩张,康复护理要发展,薄弱地区要提升、基层力量要加强。”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创新论坛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发展面临一个四重挑战。
业界认为,我国长期面临医疗卫生资源的极化效应,导致“大者更大、小者更小”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此,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分级诊疗,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资源整合”。
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明确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指导部分城市开展试点,探索以上下联动为重点,以人才和信息化为支撑,深化拓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何建?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核心是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当前重点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双向转诊,减少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同时,需要通过薪酬制度、绩效考核机制和筹资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把顶级医院扩张的动力转化为基层医疗提升的机会”
与金春林看法相近的是,罗力在前述论坛上也表示,推进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关键在于落实分级诊疗。
“我们之所以一再提‘分级诊疗’,就是希望医疗卫生总费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展,而不是造成资源浪费,这个资源包含基建、医务人员劳务、药品和检查检验费用等多个方面。”罗力说,当前,亟需把顶级医院扩张的动力转化为康复护理、薄弱地区和基层力量提升的机会。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2010年,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51张扩展到3.57张,翻了约1/3,2010-2021年间,这一数值增长到6.46张,翻了近乎一倍。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上涨,近年来,医疗机构呈现出加速建设的趋势。我国医疗需求主要由公立医院来提供的,而公立医院有个特点,即其硬性规模上去容易而下来很难。”罗力表示。
为落实分级诊疗,罗力认为,这需要通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来实现全国层面当中的分级诊疗;在地级市和县域范围中,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建设,以促进小范围区域中的分级诊疗;推进远程医疗。与此同时,还要推动医院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转变,以增大健康结果和医疗服务投入成本之比。
根据国家卫健委2月底披露的数据:截至当时,我国已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批复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医联体超过1.8万个,支持96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近5600个省级和1.4万个市县级临床专科建设项目,1163家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服务能力,30个省份建成了省一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全国批复设置了2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下一步,相关工作将继续深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探索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省份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
加快补足基层医护缺口
有业界观点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推进分级诊疗的重点都在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62%左右,十年之后,2021年这一占比下降至50%。
近年来“强基层”已成为深化医改中的高频词汇。为何至今仍然效果不彰呢?
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教授刘远立认为,这是因为“老的办法不灵了”,亟需创新。在他看来,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首先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其次还要明确初级卫生保障体系中家庭医生的定位。
“从全球来看,在医疗卫生体系的四大功能子系统中,没有哪一个政府把‘卫生监管’这个子系统进行市场化,它一定是政府主导。但同时,也很少有国家把‘卫生资源’交由政府来主导,这应该由市场来主导。此外,对于‘卫生保障’(包括筹资和支付)和‘卫生服务’两个子系统,需要政府和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刘远立分析说。
此番理念下,刘远立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需要进行两个制度创新。一是由政府主导的补短板、强弱项,比如对于脆弱人群、疫情防控和长期照护等薄弱领域、低资源的偏远山区和城乡接合部等,需要政府加强投入;二是激活市场。
另有业界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基层人才队伍薄弱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短板,基层卫生人才主要看全科医生,目前,全科医生数量除了总量不足,接受5+3培训的更少。此外,老年健康、妇幼健康人才也很短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老龄医疗护理员缺口还在加大。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缺口更大。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每千人口医师人数分别为3.84和2.53,每千人口护士人数分别为4.74和2.79。
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队伍建设。以“5年院校教育+3年规范化培训”为主,结合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培养等多种途径,壮大全科医生队伍。
今年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重点工作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有多点着墨。比如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开展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等。
今年还将着重关注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的缺口问题,具体包括: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扩大专业护理人才招用规模,保障护理人员待遇,合理调整提高护理服务价格,提升患者护理服务体验。
金春林认为,为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发展护理学科;其次要提高护士的收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此外,还要完善护士的分级管理制度,给予其更多的职业晋升空间。比如让高级护士拥有一定的处方权,可以开展简单的疾病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