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家展商“上天入海”秀肌肉,今年工博会有哪些亮点

第一财经2024-09-24 21:03:07 听新闻

作者:金叶子    责编:杨志

实时监测人体健康的智能指环、智能软体仿身鱼、还有随处可见的各式机器人......在24日开幕的2024工博会上,多项新技术新产品首发亮相。

作为中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举办了24届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简称“工博会”),正链接国内外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展场变市场”。

“今年在9大主题展区内,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科技创新趋势设置了6个展示专区,分别为人形机器人专区、储能专区、生物制造专区、工业软件专区、集成电路专区和工业创新源INNO-X专区。”在此前举行的工博会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介绍道。

随着我国工业增加值的不断提升,这个工业界的“风向标”展会有哪些新趋势?

摄影 金叶子

机器人展区秀肌肉

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汽车、手机、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工业机器人等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四叶草”内,今年吸引了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600家参展商,人气最旺的莫过于机器人展区。本届工博会的机器人展区有5.6万平方米,共350多个中外品牌。机器人“四大家族”中ABB搬来了不久前被马斯克提及的“OmniCore运动控制挑战演示单元”,发那科则携M-1000/550大负载长臂机器人全球首发。

摄影 金叶子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韩晨对第一财经介绍,与之前的ABB控制器相比,这次新一代OmniCore使机器人的运行速度提升了25%,能耗降低了20%。而这次全球首发的ABB GoFaTM Ultra Accuracy(超高精度功能选项),与市场上其他协作机器人相比精度提高了10倍,主要适用于一些对路径精度要求极高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和金属制造行业。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全球领先。中国也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为我们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机遇。”韩晨介绍称,作为一家扎根上海多年的瑞士企业,ABB上海超级工厂是该公司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工厂, “目前我们大概能够达到全球95%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0%都可以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

除了机器人四大家族,多家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展出了最新产品。获得了CIIF大奖的上海本土企业节卡机器人,今年展出协作、复合、双臂、人形等多种类型的机器人。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今天得奖的这款是一个全新的系列,相较于以往的产品,它有了更大的负载和更长的一个臂展。”

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产业链公司,他们正在寻求更多产业合作机会。“希望能把我们机械臂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人形机器人来说,双手其实是核心的部件,这会直接关系到人形机器人最后在工厂、应用场景里的执行能力。”常莉称,除了常州批量化生产的工厂,他们正在上海建厂,大概会在春节前开业。“上海是我们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产能大概在两万多。”

2024被业内称为具身智能元年,今年工博会现场就专门设置人形机器人专区,10家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展示不同场景。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将推出全球首款肌腱驱动双足机器人,而四川天链机器人的超轻量人形机器人产品,则在1.60米的形体范围内设计出71个自由度,裸机重量仅37公斤左右。

“上天入海”的新技术

除了花式“秀肌肉”的各类机器人企业, 第一财经记者在位于6.2H馆的“创新科技馆”看到,多项信息技术、大健康、空天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展出。

展区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并聚焦高质量孵化器及高校的十余项重点孵化项目和前沿科技成果,助力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同样获得CIIF大奖的御风未来E6飞行器前,该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葛云瑞告诉记者,这款他们自研已经量产的40公斤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使用了可收放旋翼结构,大大提升航时航程。使用纯电动力空载最大航时超过6小时,空载最大航程550公里。

在6.2之外的展馆,该公司的自主研发的全国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也同步展出。 “我们希望未来可以用打车差不多或略微高一点点的价格,让大家乘坐这款飞机高效通勤,实现真正的‘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葛云瑞说。

摄影 金叶子

距离飞行器不远处的一处水池里,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下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自如地在水中穿行。该展台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这条鱼采用了国际首创生物动力推进技术,突破了长续航低功耗、隐身性与共融性等关键技术,能耗降低传统动力方式90%,能实现水下目标识别、协同作业、定域航行等功能。而由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耀杰团队、王瑜团队与国网上海公司的张宇团队历时十年合作研发的光储联合系统,则让电能既低碳环保又稳定可控。

摄影 金叶子

复旦大学展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与传统“削峰填谷”用电模式不同,光储联合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灵活的可调电源,通过源荷随动的跟随性控制实现精准的预测与调控,确保高效与低碳运行。同时,光储联合系统还创新使用了智能交互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处理,便于应用在家庭、学校、工业等各种场景。它将光伏技术与储能设备巧妙结合,能够满足光伏、储能、电网等各式需求,在达到低碳目标的同时还实现了电能的高效与平稳输送,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智能光储项目孵化的四大类产品已在上海、山东、陕西、英国等国内外40多个地区的200多座站点得到综合应用,新增产值超20亿元,创收外汇超1500万美元。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