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量数据雷同” 是造假?消息人士称导入上传时出错

第一财经2025-01-24 16:28:52 听新闻

作者:马晓华    责编:计亚

1月24日,一篇网络文章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量数据雷同”引发热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数据一旦造假,中国的药品是否还值得信赖?是否还能吃?

网文作者针对瑞舒伐他汀钙片的两家生产企业南京正大天晴与 Lek Pharmaceuticals d.d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参比制剂为阿斯利康生产,商品名「可定」。在对比时发现:两家企业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数据一模一样。

 

 

 

 

第一财经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找到了正大天晴与Lek Pharmaceuticals d.d的文件,数据的确一致,而且丝毫不差。如此一致的数据,是抄袭造假?还是传输错误?

“任何一个生物等效性试验,都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数据,BE一个统计学数据,只能说相差不大,没有统计学差异,是可能存在的,数据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这不是指含量的大小,这样的数据在医学科学上不存在。如果看作抄袭造假,可能也不大,首先这两家企业都是比较强的企业,其次,抄袭和造假数据,也不会如此抄袭造假,太醒目了。所以,出现这种数据的可能性较大的原因是平台上传时输入错误。”一位参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专家表示。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经从平台后台查询到,两家企业的数据不一样,是当时导入上传时出现的错误。”

事实上,截止到记者发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Lek Pharmaceuticals d.d的BE数据被更新。

 

 

由此,针对严谨科学的数据,仍需给予谨慎关注,否则导致中国药品再次陷入不信任危机。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