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周,从国务院到各部委密集部署,传递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蛇年春节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近期也密集发声,从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推动物流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等方面,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力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采取有力举措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已经作出明确部署。春节假期刚过,此次国务院全体会议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凸显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的鲜明导向。
李强在会上指出,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已经非常明确,要系统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既要注重整体把握,统筹好国内和国外、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切实加强多重目标下各方面工作的高效协同,也要寻求突破突围,找准潜力足、空间大的发展领域,谋划好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打造更多能够带动全局的突出亮点。
他强调,要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积极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定信心、知难共进,客观辩证看待外部形势变化,统筹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和应对外部挑战,善于变压力为动力,采取有力举措在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并着眼长远打造我国发展新优势。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见效,特别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市场预期有效提振,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去年出台政策的效应将持续显现,今年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的空间,加上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经验更加丰富,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增强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传导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释放政策效能。
全方位扩大内需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袁达表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初步统计,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超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6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
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今年加力支持汽车、家电、家装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实施细则陆续印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预计今年消费市场总体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商务部将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等服务消费促进活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首发经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表示,将从鼓励增加创新投入、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体系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方面着手,支持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验证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步伐。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打造优质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和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以标准引领和质量提升促进企业创新。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仍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副司长冯燕近日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各地相应建立工作机制,特别在区县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等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指导银行精准对接,促进低成本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企业。
截至2024年12月底,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4007.3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其中484.2万户纳入“申报清单”,380.2万户纳入“推荐清单”。银行对“推荐清单”经营主体新增授信7.2万亿元,新发放贷款4.7万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78%。
冯燕表示,下一步,要高效摸排各行业、各领域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对于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积极满足无还本续贷需求。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指导银行制定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实施细则,引导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优化信贷业务结构,规范服务收费,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