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生产商科思创:产业链协作的循环经济新途

第一财经2025-04-23 19:15:33 听新闻

作者:邹臻杰    责编:秦新安

上海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探索。将综合性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的科思创,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先锋。

“如果说农夫山泉的19升水桶是聚碳酸酯材料的第一次利用,那么废弃、再回收的水桶,在我们的第二次利用下则可以用来制造行李箱、水杯、中性笔等;这个机械回收(物理回收)的过程就是我们率先提出的‘循环经济’理念与模式。”在今日的“总部面对面”上海系列采访活动期间,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告诉第一财经。

雷焕丽告诉记者,机械回收的另一个案例,则是公司将车辆的“报废前车灯”进行回收,随后再制成再生(PCR)聚碳酸酯材料并用于制造车辆仪表盘,“尽管这是一个复杂的链条,但这可以为国内乃至全球的汽车厂家开发出高性能、可持续材料。蔚来是我们这一领域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我们也在更多地探索化学回收。比如将一些废弃床垫中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回收以后,通过提取分解材料再投入使用,制成沙发、床垫等用品;这一做法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去焚烧和填埋旧家具,并且通过绿色低碳的方式获得更环保的产品。这也符合一些国内家具厂家现阶段对于绿色‘出海’的要求。”

科思创是探索循环经济的先锋。邹臻杰/摄

记者了解到,科思创于2001年11月在上海成立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现为亚太创新中心),聚氨酯、聚碳酸酯、涂料、粘合剂和特种化学品是几大核心板块,相关材料及开发工艺为电动出行、消费、建筑等领域提供低碳方案。截至2024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超过40亿欧元,2024年销售额约为32亿欧元,占全球销售额的23%。

基于对循环经济的考量,一个完整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应如何做好协同?为此,雷焕丽告诉记者,第一,城市治理者应注重打造好“链主”的功能。自然界不断地在产生固废,但现阶段化学回收、机械回收的技术门槛还是较高的,尤其是科思创此前在欧洲尝试过化学回收,整个生态链条中有接近30家协作企业。

“因此,诸如上述提到的废弃床垫中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回收,如果要在中国落地,是一个较大的工程,这亟需我们的城市治理者号召链主企业来牵头,构建起类似的生态圈,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方案等层面的支撑。”

第二,是需要在循环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投资价值。循环经济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整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上没有形成规模时,经济效益是不会那么可观的,因此,循环经济领域需要资本、政府的投入,在更大投入之下,产业链条自然就会逐步形成。

第三,是利用好一些现有政策。比如上海在积极实施的垃圾分类政策,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就可以培养公众回收、利用的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其中调动起来的各方资源也能成为助推循环经济的抓手。

记者还了解到,科思创中国今年也将加大与国内高校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合作力度。“我们与同济大学共建了创新研究院和可持续发展教席2个项目,同时,我们也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研究所、聚氨酯助剂供应商美思德(江苏企业),来共同推动创新非粮生物基聚氨酯解决方案的升级和开发。”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