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猫狗’事件在你们报道发出之后,商家因诈骗罪被捕。我今年终于连本带利拿到了7万多元的赔偿,与我一起的有174个人拿到了本金赔偿。”近日,一位曾经购买过“星期猫狗”的消费者雷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你们报道发出的两三天之后,闵行区政府重视这个案子,从其他区借调了许多派出所的民警在凌晨的时候展开抓捕。”
早在2023年3月,雷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在“冠柯宠物”预订了一只价格6.7万元的金渐层,他要的猫一直缺货,当时钱款未退回。还有许多与雷先生一批的消费者或没拿到货,或是拿到了几天就死亡的宠物。彼时,第一财经日报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报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冠柯宠物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法定代表人是冯玉祥,其持有上海冠柯宠物服务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雷先生向记者展示的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显示,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间,某团伙在闵行区经营宠物店,通过网络引流、隐瞒店铺真实地址、名称等方式诱骗被害人进店挑选宠物,并在店内犬、猫患有病症的情况下,隐瞒宠物未接种疫苗、健康状况等事实向被害人推销宠物,待被害人签订购买协议并支付价款后,又采用固定话术、威胁等方式诱骗被害人购买店内套餐服务、注射虚假疫苗、办理虚假“狗证”“猫证”,以此骗取被害人钱款。被害人购得的宠物在出售当天或者隔天出现病症并死亡。在被害人联系宠物店要求退货赔偿时,被告人又通过加价调换、重新购买治疗套餐等方式继续骗取被害人钱款。
判决书显示,被告人冯玉祥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被告人白树强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位长期从事宠物生意的业内人士了解到,造成“星期猫狗”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产业的粗放。在上游养殖行业在繁育和饲养过程中,应该要注重防疫和卫生安全,多数宠物要饲养45~60天才会销售。但在宠物利益分配链条上,上游养殖行业获利较少,因此并不会对宠物进行严格免疫。在宠物繁殖产业链上,过度繁殖猫狗是供黑心商贩牟利的工具。正常狗的繁殖期1年最多只有2次,而打激素刺激狗发情,能把狗的繁殖次数提升到1年5-6次。这意味着利润会增加5倍。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多数感染猫狗瘟等病毒的主要环节是在流通之中,一般销售商会从多个养殖场进货,并将多个养殖场的猫狗混在一起饲喂,暂养的环境也参差不齐,这就带来了感染猫狗瘟、细小等疾病的可能。上述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到14天,往往不等这些猫狗发病,就已经卖给了消费者。不少消费者之所以遇上“星期猫狗”,是因为他们与卖家签订的协议,是在24小时内突发疾病可以换宠物,并不是一周内。如果马上带着购买来的宠物去医院做病毒检测,就可以发现是否感染病毒。
然而,在目前已有的实际案例中,遇到“星期猫狗”的维权难度很大,由于病毒有潜伏期,多数猫狗是饲养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问题,存在举证难等问题,多数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时间成本也非常高。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占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宠物买卖本质也是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与其他普通货物买卖本质相同。只是因为宠物是活物,这种商品有其自身特性,容易携带病毒,不仅可能买回不久就生病甚至死亡,而且还可能有潜在动物疫情风险和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所以买卖宠物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和要求,比如需要取得检疫合格证,需办理养狗证等等。
那么,对于“星期猫狗”的生病究竟由谁负责,赵占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买家收到后一周内宠物发病,则需要根据具体所生的病来判断卖家是否有责任,如果能判断在交付前已经有病,当然需要由卖家对此承担法律责任。但也可能在交付后一段时间,宠物才生病,比如因环境影响或者买家照顾不周等,这种情况下卖家一般没有责任。”
雷先生后面在整个渠道购入了健康的猫,他告诉记者:“通过该事件,感受到宠物行业水很深,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做好调研才能去购买,价格方面调查清楚,便宜还漂亮的宠物,大概率是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