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M1剪刀差收窄至1.2%,多组金融数据释放经济积极信号

第一财经2025-10-15 18:29:46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杨倩雯

在上年同期高基数背景下,9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0月15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同时调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稿发布样式,将原有的三篇新闻稿《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合并为一篇《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报告内容不做删减。

具体而言,2025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基数提高的背景下,仍保持较高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7.2%,增速比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0.1%)提升了7.1个百分点。M1增速上行也带动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为-1.2%,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社融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也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约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业内专家表示,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用于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对扩内需、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也有较强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单一的贷款指标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

在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增量规模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4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降至48.32%,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其他更为丰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

比如,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升至43.3%。而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3.9%、28.95%。

市场权威专家称,银行不仅在信贷投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也是债券投资的主要参与方,平均来看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25%左右,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通过积极买入债券,有力支持了财政政策实施和企业生存发展。再考虑到更多参与股权市场的券商、基金等各类非银机构,加总来看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远不限于贷款这个单一渠道,宜更多观察社融等更全面的统计指标,以多元化的视角科学看待金融支持力度。

居民信贷需求有所回升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用力,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效果不断显现,9月人民币贷款保持较高增速,贷款利率低位运行。

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记者采访获悉,人民币贷款在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在7.7%左右。

市场分析认为,9月重点行业扩张和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融资需求有效释放。

某国有大行分行表示,今年以来该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其中多数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够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

居民信贷需求也有所回升。9月,个人消费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开始实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动消费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

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记者从央行获悉,结构上看,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而另一方面,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水平。记者从央行获悉,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

央行数据显示,9月社会融资规模、M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都明显高于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9月末,M2余额为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支撑M2增速保持较高水平。M1余额为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0.1%)提升了7.1个百分点。

M1增速上行也带动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为-1.2%(上月为-2.8%)。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近几个月M1增速回升态势明显,除了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外,也与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活化有关。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目前我国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3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20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70万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庞大的资金规模,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很难再实现以往的快速增长态势,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前期推出的促消费、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将继续逐步显现。

有学者研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总需求不足,而是需求结构失衡,突出表现为投资过度而消费不足。

“长期以来,每当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下行压力加大时,我们总习惯于依靠货币宽松或扩大政府投资来刺激需求,虽然短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中长期会进一步扩大产能供给,加大供需结构失衡,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平稳增长。”市场权威专家称。

该专家认为,财政支出结构转型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大效用,更多地从投资为主转向改善民生为主。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更好实现城镇社会保障的全覆盖,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企业用工的社保成本。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宏观政策思路已明显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下一步财政支出要继续侧重补短板,把支出重点放在民生消费问题上,包括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

举报
文章作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banquan@yicai.com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