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亿美元追加投资,阿斯利康进博首日再次落子加码中国

第一财经2025-11-05 20:51:57 听新闻

责编:张晓杰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每年一度的进博会已成为外资在华投资加码的重要平台。

进博首日,连续第八年全勤参会的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追加投资约1.36亿美元,用以扩大青岛生产供应基地产能。此次扩建将进一步提升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的产能,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持续加码生产制造

近年来,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生产制造投资进入到更加密集的阶段。此前,这家跨国药企已两次增资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该项目的落地,也实现了山东省跨国药企生产项目“零突破”。

除了青岛外,阿斯利康近年在江苏的两大生产供应基地——泰州基地、无锡基地都有增资动作。

2022年,公司就宣布在泰州投资2600万美元建设安达唐生产线;到了2023年,公司又增资2700万美元建设安达释新生产线,持续在泰州打造阿斯利康糖尿病药物全球生产供应基地。

在无锡,2023年,阿斯利康宣布投资4.75亿美元建设小分子药物新工厂。2025年5月,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正式开工。

数据统计显示,两年多来,阿斯利康加码投资中国制造超18亿美元。其在无锡、泰州、青岛、北京生产供应基地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向全球70多个市场输送优质创新药。

这些制造端布局并非简单扩容,而是与中国绿色转型的同步升级相互呼应。阿斯利康无锡基地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应用,并成为中国行业内率先使用清洁供热创新解决方案的生产供应基地;泰州基地碳排放较2015年已减少97.5%;青岛基地预计在投产之初即实现近零碳运营。

深度融入本土创新生态

与制造齐头并进的是研发体系的本地深耕与全球协同。

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阿斯利康始终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专注中国患者需求最迫切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心血管、肾脏、代谢、呼吸、消化、罕见病、疫苗抗体及自体免疫等,已将40多款创新药物带到中国。

刚刚过去的10月,阿斯利康全新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在北京启用。这是阿斯利康全球第六个、在华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作为公司25亿美元(约合180亿人民币)投资计划的核心项目,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

与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上海战略中心协同合作,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北京战略中心将引领新药发现及临床开发工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改变生命的药物。该中心将拓展与本地临床试验机构、高校及生物科技企业的合作,加深对疾病的认知并孵化科学创新成果。

目前阿斯利康全球6大战略研发中心2个落户中国,中国研发团队主导了近20项阿斯利康全球临床试验。

此外,阿斯利康与本土创新企业的合作也在持续深化。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与14家本土创新药企达成授权合作,并通过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支持28家中国创新企业全球化发展。

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之所以是现在、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加码,背后是环境与趋势的共振。

近十年来,得益于中国医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海外人才回流,医保准入机制优化,港交所18A、科创板、及北交所打开融资渠道等多重因素助推,中国的医药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医药创新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全球参与者”的跨越。

艾昆纬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发起的新药临床试验占全球总量的30%,十年间份额从1%跃升至30%,稳居全球第二。医药魔方此前发布的《2025H1医药交易趋势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达成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共40笔,其中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占比高达40%。

支付与可及性维度的进展同样关键。中国创新药的支付环境在持续优化,中国医保局自成立以来,通过战略购买、价值购买实现需方牵引,有力促进了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立每年一调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之前最长8年缩短至1年。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以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近日刚刚结束的国家医保谈判,首次在基本医保目录之外增设商保(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在创新支付中,医保与商保可以承担不同角色,医保体现社会公平,商保体现市场效率。

供给侧能力、资本通道与支付环境共同完成了“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床旁”的闭环加速,而需求侧的现实与前景同样为这轮布局提供了坚实支点。

综合前瞻产业研究院、弗若斯特沙利文等机构数据,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325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592亿美元,在全球占比总体保持在15%左右;据预测,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继续提升。

当前,中国医药市场的创新药占比8.6%,对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创新药占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结构升级与长期成长的并行机会。

按照阿斯利康的计划,公司希望通过强劲的研发管线与多元合作推动,计划在2030年底前推出20款全球创新药。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林骁

“阿斯利康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深耕在华发展布局。”林骁表示,“依托进博会这一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我们持续加大在华投入、携手本土创新力量,共同推动科学与创新、促进诊疗变革和共同健康、支持可持续发展,积极助力中国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健康中国2030’目标早日实现。”

阿斯利康此次依托进博平台的又一次增资,是这家跨国药企把中国锚定为全球增长与创新引擎的明确信号,也是中国从“重要市场”迈向“全球枢纽”的又一注脚。

举报
事件解读
查看详情
{{aijd[0].boardName}}
{{aijd[0].boardInterpret}}
分享
热度
意见反馈箱:yonghu@yicai.com
客服热线:400-6060101 Copyright 第一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